東廬中學“教學合一”改革的具體操作東廬中學的教學改革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塊是改革備課模式,實行以“講學稿”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第二塊是改革課外輔導方式,由課外轉向課內,不訂輔導資料,停止補課,取 ...
東廬中學“教學合一”改革的具體操作 東廬中學的教學改革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塊是改革備課模式,實行以“講學稿”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第二塊是改革課外輔導方式,由課外轉向課內,不訂輔導資料,停止補課,取消競賽輔導班,實行“周周清”。 第一塊:改革備課模式,推行“講學稿” (一)抓集體備課,制定有關規(guī)定 備課是教育觀、教學觀的總體體現,擔負著完成教學任務的總體策劃和設計的重任,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要過學生觀,又要過教材觀。備課還要解決教師(策劃能力)、學生(認知水平)與教材(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矛盾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學合一”的改革的關鍵是評好備課。學校要求備課組做到“三定三有”: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將此項規(guī)定納入備課組長與教師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確保了集體備課的較高質量。 (二)“講學稿”的編寫過程及原則 1、講學稿的編寫來自于新的備課模式。 新的備課模式可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yōu)化學案,師生共用”。 備課具體過程為:(1)、寒暑假備課。寒暑假個人了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二方面把握知識體系;(2)、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審核;(3)、備課組備課。組長初審“講學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fā)給全體組員;由備課組長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后交審核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審核后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制成正式文本;(4)、課前備課。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fā)至學生,任課教師對“講學稿”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5)、課后備課。第二天師生共用“講學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后教師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后記”,用于下次集中備課時小組交流。這是一個不斷打磨,不斷提升的過程,經驗得以積累,教訓和問題便成了復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在“講學稿”相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學習心得等。 優(yōu)秀的“講學稿”來自認真的備課。這樣的備課周期比較長,過程完備,環(huán)環(huán)相扣,雖然看起來過細甚至繁瑣,但它是務實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達成的。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摒棄了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拋棄的是形式主義,追求的是實際效果。二是將“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達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一份好的“講學稿”,教學思路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又有個人充分施展的空間;既加速了新教師、青年教師的成熟和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又促進了中老年教師的進一步創(chuàng)造;由于精選習題,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又減少了教師的無效勞動;既體現了合作研究、博采眾長,又留有了公平競爭的余地;既把備課時的隱性思維轉化成了顯性思維,把教師靜態(tài)的個人行動轉化成了動態(tài)的合作研討,又為個人提供了個性化探究、建構的可能。由此,備課這一日常的教學業(yè)務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培訓、教研、備課與上課,不再互相游離,而是逐步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相得益彰。 2、“講學稿”的編寫要求: 編寫“講學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開放性(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創(chuàng)新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據此提出了較為寬泛的要求:首先是“講學稿”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第二,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第三,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第四,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第五,注意“講學稿”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qū)別,不能把“講學稿”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第六,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大體上說,“講學稿”的編寫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于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三)“講學稿”的使用原則 首先是針對學生實際提出使用要求: 1、根據“講學稿”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講學稿”中基礎題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要求學生在使用“講學稿”時堅持三原則三自覺性原則、主動性原則、獨立性原則。 2、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學完一課后,要在“講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后記”(學后心得)。 3、每隔一定時間后,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對教師使用“講學稿”的要求: 1、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yè),應認真指導學生使用“講學稿”,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講學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2、用“講學稿”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議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3、用“講學稿”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拓展學生的思維,主要包括: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展開充分的思維來獲得知識,暴露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障礙、疑問和錯誤;第二、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第三、課堂教學中除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外,教師自己的思維也要得到充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4、用“講學稿”進行教學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因而教師必須提高三個能力;一要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yōu)選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二要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三要提高教學時的“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 第二塊:由課外轉向課內,改革課外輔導方式 為防止穿新鞋走老路,防止教師囿于舊思維、老辦法,在動態(tài)中把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轉變到位,緊接著實施了配套改革措施:廢除兩項管理制度,確立一項新的課外輔導方式。 1、停止補課。 從2000年起,學校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杜絕初一、初二雙休日補課、初三周日補課以及寒暑假補課。那種“課內損失課外補”的思想沒有了溫床,迫使教師改變思路,探究如何在課內做文章;學生的手和腦被解放出來,許多課外活動得以全面開展。 2、取消競賽輔導班。 不設競賽輔導班,競賽輔導由課外轉向課內,由集中輔導轉向日常教學之中,這是“講學稿”中能力題、層次題的設計要求之一,它既體現了競賽輔導的要求,又使得每個學生都有一試身手的機會,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采取“周周清”的課外輔導方式。 “周周清”采取面批、個別輔導以及補標測試的彌補形式。其特點是以個別輔導為主,集中講授為輔;以學生自我糾錯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適用對象是當周學習,內容不能過關的學生。實行“教學周周清”,一是鑒于師資和生源,既承認差異,又著眼整體提高,要求不過急過高;二是基于這樣一個基本認識: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一個接觸、理解、內化的過程,破疑解難需要時日。一天一清,一堂一清,過于急促,難以內化,教學的氛圍也不夠寬松,囫圇吞棗只能導致消化不良;而一月一清的教學進程又過于拖沓,教學節(jié)奏過于松散,缺少適度的緊張,難有情緒的亢奮、學習的高效。而“一周一清”便于把握教學的輕重緩急,也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 “周周清”是在教師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測評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事實上無論哪一類學生都會有不“清”的時候),查缺補漏。要求教師增強課堂反饋及評價意識,及時、全面、客觀在了解教學信息,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失誤持寬容態(tài)度,積極期待又循循善誘,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為學生的進步創(chuàng)造機會,維護學生的自尊和持續(xù)學習的熱情。 “周周清”是在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前提下,進行再學習、再強化、再鞏固;再提高,從而掌握本周所學內容。也以此施加適度的壓力,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增加課堂“負擔”,如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增強思維的力度,加大課堂學習的效度,以減輕課外學習的負擔。 東廬中學“講學稿”的設計說明 一、東廬中學“講學稿”的設計理念 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于教師有效設計?!爸v學稿”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 二、東廬中學“講學稿”的設計特點 根據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或設置臺階,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探究,使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對教材首先有一個初步了解,發(fā)現問題,完成第一次教學;然后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第二次教學;當堂進行達標測試,及時得到反饋,解決問題,完成第三次教學。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明確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次數、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具有目標明,方法優(yōu),易操作,效果好,適用廣的特點。 教師的教學設計既要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找出問題,積累經驗;在討論質疑的學習中解決問題,形成能力;在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成長,拓展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從“教會”轉到“學會”進而“會學”?!爸v學稿”設計的有效性對教師提出了三種能力:一是教學設計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用好教材,精選開發(fā)素材,精選認知策略,精設反饋渠道,選好教法學法,用好教學手段。在抓“重點”,突“難點”,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二是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三是教學中的“導演”能力。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從而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亢奮的狀態(tài)。 三、東廬中學“講學稿”設計的常規(guī)要求 東廬中學“講學稿”不是簡單的照搬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 設計的常規(guī)要求是: 1、明確學習目標。 2、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3、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4、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5、注意“教學合一”和學生有效學習。 達到上述常規(guī)要求,“講學稿”的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fā)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關: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解決全面育人問題;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知識體系,解決知識的結構問題;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吃透讓學生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與應用全過程的脈絡和布局,把握住知識的??奎c、能力的生長點和思維的激發(fā)點,解決學生思考、參與、探求的問題。 四、東廬中學的“講學稿”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講學稿”的設計經歷了由粗到精,由師到生,由表及里的過程,形成了提前進行個人設計,集體研討優(yōu)化設計,以學為主考慮設計,分層把關確保質量的操作流程,并通過輪流設計、交流研討、課后反思、不斷改進等措施,達到學生學有所得,師生共同成長的效果,確保了教學設計的落實和學習問題的解決,體現了教和學的有效性。 東廬中學“講學稿”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教學設計,體現在關注課堂學習的內外聯系,關注不同學科的課堂學習,關注所有學習過程等方面?!爸v學稿”課時教學設計,始終圍繞學生學習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全過程設計,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fā)展和聯系,常見的環(huán)節(jié)有:①課前預習導學;②課堂學習研討;③課內訓練鞏固;④課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設計內容。 課前預習導學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出發(fā)點,課前回憶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知識,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能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講學稿”的課前預習從具體的內容人手,使之問題化,從問題出發(fā)設計教學,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或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發(fā)現這一矛盾,引發(fā)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體現導學的目的。如, 1、通過預習初步歸納出本課時學習內容的知識點: 。 2、提出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知內容、方法及其它相關信息。 3、寫下自己預習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討論解決。 4、展示預習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實驗的情況。 課堂學習研討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課堂上教師不是簡單地按知識點順序進行講解,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著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借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課堂學習研討一般從“交流課前準備情況”人手,它的設計意圖有兩個:第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第二,為后面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討做準備。 課堂學習研討的設計關注的是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是在學生已經有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在學習時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兩個方面精心設計問題,使課堂教學內容整合成既有學生自學中的問題解決,又有新問題的研討交流平臺,使學生在深入研討的基礎上拓展和延伸,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如, 1、通過X X的學習,你能畫圖說明嗎? 事例 ; 想一想: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各是什么?在你感受過的事例中,哪些事例能說明作用效果不同? 2、觀察課本上X X頁圖及做書上X X頁的學習體會,你一定能初步感知到X X的作用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 ; 3、根據以上的感知及猜想,設計驗證X X問題,進行驗證。 驗證的方法(設計表格說明): 驗證出的結論: 4、通過互相交流得出結論為 。 5、你在課前的自主學習中,還有哪些X X支持上述結論? (大家互相交流并展示X X,教師點評。)等等。 (關注學生中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對策) 課內訓練鞏固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立足于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學習要求進行針對性訓練。課內訓練鞏固一般分為“同步訓練”和“達標測試”?!巴接柧殹辈皇呛唵巫鲱},而是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同步訓練,以達到精選、精講、精練的目的?!斑_標測試”部分針對學習目標設計一系列測試題,供學生課堂上檢測學習效果,突出了講學稿的當堂檢測反饋功能。 例如,“同步訓練”設計主要由以下方面組成: 1、基礎知識練習,關注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變式訓練,形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 3、聯系生活實際,綜合運用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 “達標測試”的設計主要是自主評價和平行性矯正: 1、根據學習內容和知識體系形成基礎訓練內容,體現本節(jié)課基本學習要求。 2、用不同題型的組合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達標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 3、體現學生學習有效性的重點內容,學生自主發(fā)展、自我評價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課后拓展延伸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立足于課內、課外相結合,體現有效學習的過程。課堂學習除關注知識結構、學習方法的總結外,還要適度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后拓展延伸”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1、在講學稿的空白處要寫上學后記,關注學生學習后的問題和指導學生有效進行方法、規(guī)律等的筆記。 2、提供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后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設計下節(jié)課的相關課前學習問題,以及和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有關的輔助資料和信息資源,使課內學習自然延伸到課外,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 東廬中學的“講學稿”不僅中考學科使用,而且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小學科中廣泛使用,體現了學生對不同學習內容、學科學習的全過程設計要求,明顯提高了使用效益。“講學稿”由于有明確的制度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效進行教學設計,因而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學生的有效學習得以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