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讓中國古木構建筑活力煥發(fā)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應縣木塔
佛光寺女施主寧公遇塑像 提起梁思成,人們往往會想起他和才女林徽因的恩愛故事。然而,作為中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中國建筑史學的開創(chuàng)者,梁思成先生在探尋中國早期木構建筑的過程中,曾付出過怎樣的艱辛?又收獲了怎樣的喜悅?下面我們就與讀者一起踏著他昔日的腳印,一同感受中國古建筑的魅力…… 專題文圖\吳聿立、滕磊 1901年的日本東京,梁思成呱呱墜地,當時他的父親,即清末維新運動的領導人、學者梁啟超正受通緝流亡日本。辛亥革命后,他隨同父親返回國內,先在天津繼而到北京生活。幼年的梁思成很調皮,甚至因為騎摩托車摔斷了腿,但是這個小挫折并沒有影響到他的成長。1915年,梁思成進入清華學校讀書,加入清華藝術俱樂部并成為《清華校刊》的藝術編輯。23歲時,他留學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其間,他的父親寄給他一本新近發(fā)現(xiàn)的重印本書籍——《營造法式》。書的作者李誡是宋徽宗的朝廷命官,負責監(jiān)管皇家建筑的建造和修復。梁啟超在把它寄給兒子之前,曾仔細地閱讀了這本書,并在所附的信中評論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备赣H的引導,專業(yè)的學習,也許還有兒時的夢想,不管怎樣,探索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大門已經逐漸向他敞開了……回國后,梁思成先到沈陽的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建筑系。1931年4月,他回北京應聘到朱啟鈐創(chuàng)辦的“中國營造學社”。其后的數(shù)年里,作為研究部主任,他開始到各地考察、尋找和研究中國早期建筑。 遼代獨樂寺讓他興奮 1931年的一天,有位從鼓樓回來的朋友告訴梁思成,那里掛著一張古老寺廟的照片,上面寫著“薊縣獨樂寺”。梁思成曾在哈佛研究過日本人關于山西大同遼代寺廟的記述,也看過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敦煌拍攝壁畫的照片集,但是自己還沒有到鄉(xiāng)村考察建筑的經驗,他異常興奮。經過準備,1932年4月,他出發(fā)了。 獨樂寺位于今天津市薊縣縣城西門內。因寺西北有獨樂水而得名;又因寺內塑大佛,別稱“大佛寺”;另說安祿山在此起兵叛唐,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稱獨樂寺。獨樂寺始建于唐代,主體建筑山門和觀音閣為遼代重建。山門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而主體建筑觀音閣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通高23米,比薊縣城墻還要高大,因此老遠就能望見。梁思成激動地說:“這是中國建筑史上一座重要而如此古老的建筑,第一次打開了我的眼界?!睒情w面闊五間,進深四間,設計別具匠心。28根立柱,做里外兩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斗拱繁簡各異,共計24種152朵,烘托出挺拔軒昂的藝術氣質。因為第二層是暗層,所以從外觀看像是兩層建筑,中間暗層省去一層瓦檐,避免了擁簇之感,暗層處里外修回轉平臺,供禮佛和憑欄遠眺,既實用又美觀。 對梁思成而言,觀音閣的重要性無疑是研究古代建筑技術的最好資料。這座建筑的尺寸、規(guī)格完全符合力學原理。千余年來,獨樂寺曾經歷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發(fā)生8級以上強震,薊縣官邸民舍無一幸存,唯觀音閣安然無恙。即使是在1976年,梁思成訪問44年后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觀音閣也只受到很小的損害,足以說明它的設計結構具有良好的柔韌性。 考察應縣木塔險喪命 梁思成戲言自己的工作如同“盲人騎瞎馬”,因為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20世紀30年代時局的動蕩使他的野外工作平添了各種各樣的危險,而攀爬高大、脆弱的建筑進行測繪、照相,也隨時會遭遇意外。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劉敦禎、莫宗江趕往山西應縣。在離城還有好幾里地時,梁思成突然發(fā)現(xiàn):在夕陽的映襯下,一座美輪美奐、無與倫比的古塔佇立于群山之中。那是一座建于遼代(1056年)的木塔,平面呈八角形,高達67.13米,底層直徑30米,外表看是五層六檐,但每層都設有一暗層,即明五暗四,因此實際是9層。除了石頭基礎外,塔身全部用木頭建造,各層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梁架,而木柱之間,使用了60多種斜撐梁、木枋和短柱,規(guī)格和手法變化多樣,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使整個塔的構架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既堅固又美觀。據(jù)說,當時遼代統(tǒng)治者為了建造這座塔和佛宮寺,在河北、山西一帶動用數(shù)萬民工參加勞役,共用去了大約3500立方米的松木和榆木,松木不易變形,榆木堅硬,兩種木頭的結合,使得這座塔900多年來,經受風雨侵蝕以及多次地震、戰(zhàn)爭的破壞,依然巍然聳立。應縣木塔建成200多年至元順帝時,曾經歷7天大地震而安然無恙。1926年閻奉戰(zhàn)爭中,塔身還曾遭受200多發(fā)炮彈,除被打斷兩根柱子外,也并無大礙。 面對這樣一座精美的古塔,梁思成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隨即開始緊張的測繪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當他正在塔尖上聚精會神地丈量和照相時,沒有注意到黑云已經悄悄壓了上來。忽然間一個驚雷在近處打響,梁思成猝不及防,差一點兒就從近70米的高空摔下!
愛妻加入增加了梁思成的信心 妻子林徽因的加入不僅增加了梁思成的信心,也使研究工作變得更加精彩。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與費正清夫婦一起到山西洪洞縣考察廣勝寺。廣勝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年),初名俱盧舍寺,唐代改稱今名。廣勝寺由上寺、下寺、水神廟三組古建筑組成。上寺包括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雄寶殿、天中天殿(毗盧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廂房、廊廡等建筑;下寺包括山門、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水神廟包括山門(元代戲臺)、儀門、明應王殿等建筑。全寺最為珍貴的是元代建筑,采用了斜梁、減柱、移柱、橫額、腰檐等獨特手法,堪稱中國建筑史上的奇構,而屬于同期的壁畫足可與永樂宮元代壁畫相媲美。 寺內的明代建筑同樣精彩。飛虹塔平面八角形,13級,高47.31米。塔身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全身用黃綠藍三彩琉璃裝飾,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等各種構件和圖案,雕塑精巧,彩繪鮮麗,不僅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完整的七彩琉璃塔,是我國琉璃塔的代表作。毗盧殿多層透雕門窗隔扇,精美絕倫,代表明代木雕工藝的最高水平。此外,寺內還曾藏有刻印于金代、總卷數(shù)達七千余卷的目前所存卷帙最多的漢文大藏經——“趙城金藏”。 發(fā)現(xiàn)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建筑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1934年,梁思成與愛妻林徽因一起到山西考察古代建筑,在五臺縣城東北32公里佛光山腰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老的寺院。然而,當梁思成第一次站在這座建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面前時,他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最大的木結構建筑。 進入山門(即天王殿),前院左首是文殊殿,殿頂脊中琉璃寶剎形制秀麗,色澤渾厚。殿內佛壇上塑文殊菩薩及侍者塑像六軀,面相秀潤、裝飾富麗,是金代的雕塑遺物。殿內四周墻壁下部,繪有五百羅漢壁畫。再往里走,伽藍殿、萬善堂、香風花雨樓及廂房、窯洞等建筑皆明、清重修。 真正的驚喜來自后院的東大殿。經過仔細勘測,東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八間,單檐廡殿頂??倢挾葹?4米,總深度為17.66米。由內外兩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網平面,稱為“金廂斗底槽”。整個構架由回字形的柱網、斗拱層和梁架三部分組成,這種水平結構層組合、疊加的做法正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結構做法。殿內佛壇寬及五間,滿布彩塑。各間皆有主像一軀,分別為釋迦佛、彌勒佛、彌陀佛及普賢、文賢和文殊二菩薩。主像兩側及前面各有脅侍菩薩和供養(yǎng)菩薩,并有侍者牽引獅象。佛壇兩角,有金剛待立。壇上還有施主坐像。 林徽因的陪同讓梁思成更加幸運,她在一根梁的下面發(fā)現(xiàn)“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很快她又在大殿外的經幢上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上面還刻有“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這是明確的唐代紀年!根據(jù)記載,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年~499年),隋唐興盛,東大殿于唐大中十一年在彌勒大閣舊址上重建,至今仍保存重建時的原貌。 結語—— 我們的時光穿越暫告一段落,但是梁思成夫婦對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探索工作并沒有結束。他們“又像在山西那樣,出發(fā)到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地方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