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叫正月初一,也叫做春節(jié)。農(nóng)歷的第一個月不叫一月而叫‘正{征音zheng一聲}月’,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我國古代,每年以那個月作為第一個月是不一樣的,經(jīng)常是隨著朝代的更換而變化的。在漢朝以前,每個朝代的改變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改。有資料說明,商朝把夏朝規(guī)定的十二月算作每年的第一個月,而周朝又把第十一個月算作每年的第一個月,現(xiàn)在的周易八卦仍然把第十一個月稱謂‘子月’。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后,又把第十個月作為每年的第一個月,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才恢復夏朝的月分排列順序法,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這幾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個月份叫做‘正月’。‘正’的意思就是改正。在這些皇帝看來,我既然坐了正,當了皇帝,居了正位,這一年的次序就要跟著他們改正過來,必須順從我的皇位的要求。 既然‘正’是改正的意思,那么正月的‘正’字就應該讀作‘改正’是‘正’字音,也就是zheng,讀一聲。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們卻把他讀作‘長征’的‘征’字音呢?原來是秦始皇姓贏名政,他嫌‘正’字的讀音同他的名字的讀音相同,說是犯了忌諱,于是下令要把人們把‘正月’讀作‘正zheng一聲}月。后來的歷朝都沒有改變這一排列的順序,就一直沿用到了現(xiàn)在,把農(nóng)歷的一月稱為’正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