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歷史 “偽滿第九大部”的前世今生2014-05-12 08:05 來源: 長春晚報 編輯:李玉磊 核心提示:很多老長春人口口相傳的“偽滿八大部”,在我市著名歷史研究者于祺元看來,這是一種誤讀。于祺元表示,偽滿洲國成立之時設有八個部,即偽民政部、外交部、軍政部、財政部、實業(yè)部、交通部、司法部和文教部。
原標題:綿延的街路綿延的歷史
1934年,偽滿洲國國民勤勞部辦公樓面貌 偽滿洲國民生部舊址今貌 “偽滿第九大部”的前世今生 很多老長春人口口相傳的“偽滿八大部”,在我市著名歷史研究者于祺元看來,這是一種誤讀。于祺元表示,偽滿洲國成立之時設有八個部,即偽民政部、外交部、軍政部、財政部、實業(yè)部、交通部、司法部和文教部。1934年實行“帝制”后,增至九個部,即在上述八個部的基礎上,增設了蒙政部。偽滿洲國垮臺時,共有偽司法部、興農(nóng)部、經(jīng)濟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軍事部、國民勤勞部和厚生部九個部。于祺元認為,“偽滿八大部”的格局形成于1932年,并早已在民間約定俗成,但這種格局并不是貫穿始終的,偽滿洲國政府根據(jù)日本主子的需要,曾多次調(diào)整政府機構,在1934年已經(jīng)形成“九大部”。于祺元認為劃分偽滿洲國政府究竟有多少個部的標準,應以偽滿洲國政府倒臺時的名稱為準。偽滿洲國國民勤勞部雖然成立的晚,但卻能說明它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中的重要性。 “偽滿第九大部”舊址,就在今天的解放大路和人民大街交會處東南角,即人民大街3518號,即原長春稅務學院的教學樓,現(xiàn)在浦發(fā)銀行所在地,于2009年被公布為第八批長春市文物保護單位?!皞螡M國民勤勞部”是日偽當局為掠奪東北勞動力資源而建立的部門。偽滿洲國政府在1942年6月,建立了“國民勤勞奉公制度”,規(guī)定凡年滿20歲至23歲的青年男子不被征為國兵者(俗稱國兵漏)都有義務參加勤奉隊,平均三年內(nèi)要服役12個月。日偽當局為了征用更多的勞動力,甚至連大中小學生都不放過。到1945年“偽滿民生部”撤消后,又成立了“國民勤勞奉公部”專門從事這項奴役工作。 在“偽滿第九大部”對面是偽滿洲國民生部舊址,該舊址現(xiàn)由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院使用。偽滿洲國民生部主要掌管學校教育、保健衛(wèi)生、社會設施、禮教等事宜。1945年3月,偽滿洲國政府為調(diào)整業(yè)務分工,撤銷了民生部和禁煙總局,成立了“厚生部”。長春解放以后,1957年舊址為吉林省地方工業(yè)研究所使用。1973年后研究所更名為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至今,建筑整體保存完好,現(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的高等院校集中區(qū) 從自由大路往南的人民大街上,有一批偽滿洲國高等院校舊址。偽滿洲國新京大同學院舊址位于今吉林大學南嶺校區(qū),偽滿洲國新京法政大學位于人民大街與磐石路交會處(原長春光機所子弟小學),位于衛(wèi)星廣場西側(cè)的偽滿洲國建國大學舊址等等。 偽滿洲國新京大同學院成立于1932年,先后培養(yǎng)了19期畢業(yè)生,是不折不扣的“偽滿干部培訓班”。其學員來源主要是各部門的在職官員、各大學畢業(yè)生及留日學生,他們大部分已經(jīng)接受過正規(guī)的專業(yè)高等教育,來此經(jīng)過半年到一年的強化培訓后,再分配到各部門出任要職。從這里走出的學員,上至省長部長,中至市長,下至縣長、課長(科長),無所不有。日本戰(zhàn)敗投降之后,新京大同學院隨之解散。1946年10月,校舍被國民政府接收后,并入國立長春大學。1954年,國家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在此設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1958年,更名為吉林工業(yè)大學。 偽滿洲國新京法政大學成立于1934年1月,當時招收的學生資格為高中畢業(yè)生,學制3年,任課老師都是司法部的高級干部。1939年1月,偽滿洲國新京法政大學在原司法部法學校以西、大同大街以東、繁榮路以北的地方修建了新校舍。該校舍為原“光機子弟小學”教學樓。偽滿洲國滅亡后,新京法政大學自然解體,1955年,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前身中科院長春儀器館在此設立子弟小學。 偽滿洲國建國大學始建于1937年2月,1938年5月正式落成。建國大學學制長達6年,分為前后兩期,各3年,有充分的時間開設各方面的課程。學生在前3年基本上學的是相當于今天高中程度的基礎課程,包括自然和人文科學基礎、第二外語等,還要進行精神、軍事、武道、作業(yè)、農(nóng)事等訓練課程;在后3年,側(cè)重于專業(yè)課程,包括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科目。這所大學被視為偽滿洲國最高學府,校長由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擔任。 日本戰(zhàn)敗后,建國大學解體。1946年10月,校舍被國民政府用于國立長春大學,并在此開設了長春大學農(nóng)學院。長春大學成了國共兩黨爭奪的焦點,很多進步師生在此參加了革命活動。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東北人民政府工業(yè)部在此創(chuàng)辦長春工業(yè)會計統(tǒng)計專門學校。此后,該校校名多次變更,上世紀80年代末期定名為長春大學。 長春晚報 記者 張賢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