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攝:難以將上海先祖的掛念丟下 2014-7-21 13:15 海上遙遠的圖文空間 從高樓林立的普安路,乘坐滬青盈專線,在318國道的崧春路站下車,走過水泥的崧澤橋,就到了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 當踏進展廳的瞬間,就感應到上海遠古文明的神秘氣息。從上海的第一人、第一井、第一房,到七千年的碳化原始稻谷;從象征部落權力的石斧,到打磨得精美溜光的石鉞、石錛;從紅、黑、灰的各色精美陶器,到原始人制作的,小巧可愛的陶豬,都默默地向我們述說著,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先民用靈巧的智慧,與艱苦的勞作,創(chuàng)造出何等燦爛的,原始文明。
當我面對著上海先祖的頭骨,面對著用現代三維技術復原的,上海先祖寬大的臉龐,細細地瞻仰他濃密的須發(fā),端祥他眉宇間的容貌神彩,仿佛是穿越了七千年的時空遂道,去與他面面相視,去向他詢究遠古上海的蒙朧迷津。是現代的高科技給了我,一次與他面面相視的機遇。
這位上海先祖倒下時,正值現代人的英年,三十歲。 也許他,曾經也有對美好的憧憬,對未知的向望,對未來的企盼。也許他,倒在勞累過度、寒傷病疾、食不果腹。也許他,倒在烈日曝曬、寒雨凄風、泛洪滔滔。惡劣的原始生存環(huán)境,早早地耗盡了他的生命,令他再也無力抗拒。 從遺址博物館出來,我仍久久地,難以將這位先祖的掛念丟下。 向東一個半小時,車途近百公里,才回到繁華的上海市區(qū)。就是這么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上海陸地的沉積,卻整整綿延了數千年的漫長時光! 我感慨時光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么的短暫。 當年那個近海的小小原始村落,今天已成為內陸的一個大村,擁有六個生產隊。許多村民都參與過崧澤遺址的考古發(fā)掘,有的還留在遺址博物館工作。因上海城市化建設的擴展,現在村民都住進了高樓,成了市民。 今天,上海的人們不堪想象,如果沒有樓房、沒有電梯、沒有空調、沒有冰箱、沒有電視、甚至沖洗設備;或者沒有地鐵、沒有醫(yī)院、沒有公園、沒有超市…… 總之沒有一切的現代科技文明,我們將如何面對生存,如何去過活? 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要感謝那位原始先人,正是他們一步步的艱辛勞作,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一個個智慧的創(chuàng)造,瀝盡滄海桑田的漫長歲月,才造就了今天上海輝煌的現代文明。
從這一點來說,崧澤遺址的原始文明,又是一面鏡子,它不僅僅閃耀著遠古文明的曙光,它還恩照著現代文明與未來文明,一脈相存的亙古光芒。 而那位崧澤的上海遠祖先人,則是開啟這道文明曙光的,無數原始功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