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醫(yī)診斷學問診大全

 簡單豌豆莢 2015-06-17

中醫(yī)診斷學

緒論

1.中醫(yī)診斷學的基本原則:審查內外、辯證求因、四診合參

2.中醫(y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內容: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知常達變的概念

3.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第一部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第一部脈診專著《脈經》

問診

1、 問診的一般內容

A. 一般情況:姓名、年齡、性別、婚否等。

B. 生活史(習慣):生活經歷、飲食嗜好、勞逸起居等。

C. 家族史:傳染病、遺傳病。

D. 既往史:既往健康情況和曾患過的主要疾病。如素體肝陽上亢者,易中風;患有癲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而復發(fā)。(問小兒:預防接種、傳染病及傳染病接觸史。)

E. 起病

《 十 問 歌》(明 · 張景岳)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從起病到此次就診時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的全過程(病變過程、診治過程、現(xiàn)在癥狀)。

2、 現(xiàn)在癥狀(9):寒熱、汗、疼痛、頭身脘腹、耳目、飲食口味、睡眠、二便、婦女。

問寒熱

①惡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覺,雖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②發(fā)熱:病人體溫升高或體溫正常,全身或局部有發(fā)熱的感覺。

③但寒不熱:病人但感畏寒而無發(fā)熱。特點:病人常自覺怕冷,但加衣近火可緩。

④但熱不寒:病人但感發(fā)熱而無怕冷感覺。見于里熱證。

注:午后夜間發(fā)熱,亦可見瘀血積久郁化熱

問汗:陽氣蒸化津液,從玄府出于體表者。

表證辨汗:風寒表實、風寒表虛、外感熱邪

里證有汗——陽氣虛,陰虛,里實熱,亡陰、亡陽;

里證無汗——陽虛或津血虧虛?!酒甙妗?/p>

問疼痛

問頭身

(1) 頭部: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腦為髓海;腎主骨生髓,髓聚而為腦。

【頭痛】

a. 部位

①前額部連眉棱骨痛——陽明經頭痛(面、額);

②側頭部,痛在兩側太陽穴附近為甚——少陽經頭痛;

③后頭部連項痛——太陽經頭痛(頭頂、后頭、面頰);

④巔頂痛——厥陰經頭痛;

⑤頭痛連齒——(足)少陰經頭痛;*

⑥頭痛暈沉,腹瀉自汗——太陰脾經頭痛。*

b. 性質

I、 實證:發(fā)病急、病程短、頭痛較劇、痛無休止——外感。

①風寒頭痛:頭痛連項,遇風加重(與中內聯(lián)系記憶);

②風熱頭痛:頭痛怕熱、面紅目赤;

③風濕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羌活)。

II、 虛證:發(fā)病慢、病程長、頭痛較緩、時痛時止——內傷。

①氣虛頭痛:頭痛綿綿、過勞則甚;

②血虛頭痛:頭痛眩暈、面色蒼白;

③腎虛頭痛:頭腦空痛、腰膝酸軟。

【頭暈】病人自覺頭部眩暈,輕者閉目自止,重者視物旋轉、不能站立。

①病人頭暈脹痛,兼見面赤耳鳴,口苦咽干——肝陽上亢;

②頭暈昏沉,兼胸悶嘔惡痰——痰濕內阻;

③頭暈眼花,過勞或突然起立則甚,兼面白舌淡、心悸失眠——氣血兩虧;

④頭暈耳鳴、遺精健忘、腰膝酸軟——腎精虧虛。

⑤外傷后頭暈刺痛:瘀血阻絡

(2) 周身:周身、四肢為十二經脈循行之處,臟腑氣血所榮;又脾主肌肉、四肢,腰為腎之府。

【身痛】多見于外感風寒、風濕之邪的表證。*

①若外感暑濕疫毒,面赤發(fā)斑,身痛如被杖打——陽毒,濕熱疫毒阻滯氣血;

②若久病臥床不起而周身疼痛——營血不足、氣血不和。

【身重】頭身困重,兼見脘悶苔膩、納呆便溏——濕邪。

若身重嗜臥、少氣懶言、倦怠乏力——脾氣虧虛。

【四肢痛】四肢關節(jié)疼痛,多見痹癥——外感風寒濕邪。

①行痹:關節(jié)游走竄痛——風邪;

②痛痹:疼痛劇烈——寒邪;

③著痹:痛處沉重不移——濕邪;

④熱痹:四肢關節(jié)紅腫疼痛,或小腿部兼見結節(jié)紅斑。

【腰痛】(3個)

①腎虛腰痛:綿綿作痛,痠軟無力——腎精虧損;

②寒濕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p>

③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轉側俯仰。

問胸脅脘腹

(1) 問胸部

【胸痛】

【胸悶】

①胸悶咳喘,痰多量多——痰濕犯肺,因脾虛聚濕生痰;

②胸悶心悸氣短——心氣虛,或心陽不足;

③胸悶壯熱,鼻翼煽動——熱邪,或痰熱壅肺;

④胸悶氣喘,畏寒肢冷——寒邪客肺。

⑤胸悶心痛,面唇青紫——心血瘀阻

⑥胸悶、肺脹、善太息——肝郁氣結

【脅痛】

①脅脹痛,太息易怒——肝氣郁結,情志不暢;

②脅肋灼痛、面紅目赤——肝火郁滯,火灼脅部脈絡;

③脅肋脹痛、身目發(fā)黃——肝膽濕熱蘊結,黃疸?。?/p>

④脅部刺痛、固定不移——跌撲坐閃,瘀血阻滯,經絡不暢;

⑤脅痛,患側脅間飽滿,咳唾引痛:懸飲(飲邪停留于胸脅);

⑥傷寒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少陽證。

【心悸】驚悸,怔忡。

心悸:經常自覺心中動悸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癥狀。有驚悸與怔忡之分?!獮樾纳袷Р鼗蛐呐K病變的反應。

虛:心氣血陰陽不足,心失所養(yǎng),心動異常。

實:痰火、水氣凌心、瘀血阻心

問胃脘部

【胃痛】(氣、血、陰、陽、寒、熱)

①寒邪犯胃: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

②胃火熾盛:胃脘灼熱疼痛、消谷善饑、口臭便秘;

③胃腑氣滯:胃脘脹痛、噯氣、郁怒則痛甚——氣郁不舒、肝氣犯胃;

④胃腑血瘀:胃脘刺痛、痛有定處——瘀血內停,胃腑脈絡阻滯;

⑤胃陽虛: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

⑥胃陰虛:胃脘灼痛嘈雜、饑不欲食、舌紅少苔——陰虛津虧,虛火內擾。

【脘痞】病人自覺胃脘脹悶不舒。

①食積胃脘:噯腐、吞酸;

②濕邪困脾:納呆、嘔惡、苔膩;

③飲停于胃:胃脘有振水聲;

④脾胃氣虛:食少、便溏;

⑤胃陰虧虛:干嘔、饑不欲食。

問腹部

麻木:病人肌膚感覺下降,甚至消失(不仁)。

①氣血虧虛; ②風寒入絡; ③肝風內動; ④風痰阻絡;

⑤痰濕,或瘀血阻絡——筋脈拘攣。

身重:①濕邪 ②溫熱傷氣陰

乏力:①氣血虧虛 ②陽氣虛衰 ③水濕內盛

問耳目:了解肝、膽、三焦、腎和其他臟腑病變。

(1) 問耳(內科耳鳴、耳聾:腎氣不足,脾胃虛弱,情志失調,脾胃濕熱,風熱外感——風熱、痰火、肝熱、肝腎虧虛。)

耳鳴:耳中有響聲如潮水或蟬鳴,妨礙聽覺。

虛證:鳴聲漸小,以手按之可減輕——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yǎng)。

實證:暴鳴聲大,以手按之更甚——肝膽三焦之火循經上擾;或脾濕過盛,清陽不升,清竅失養(yǎng)。

耳聾

重聽:聽聲音不夠清楚——風邪,或肝經有熱;或下元已虧,上盛下虛。

問目

目痛

*青(或綠、或黃)風內障:目劇痛,連及頭痛,惡心嘔吐,瞳孔散大,如云霧狀,色青(或綠、或黃)。

目眩

①兼頭暈頭脹、面赤耳鳴、腰膝酸軟——腎陰虧虛、肝陽上亢;

②兼頭暈胸悶、體倦肢麻、惡心苔膩——痰濕內蘊、清陽不升。

目昏:兩眼昏花、干澀、視物不清,多見久病、虛證、老年人——氣虛,肝血不足、腎精虧耗、目失所養(yǎng)。

雀目:到黃昏視力明顯減退——肝虛(肝腎虧虛,精血不足)。

問飲食口味

口渴與飲水

口不渴:津液未傷,寒證(濕證),亦見于雖非寒證而體內無明顯熱邪的病人。

口渴多飲:津液大傷。

①實熱證:口大渴喜冷飲,兼面赤壯熱,煩躁多汗,脈洪大——里熱亢盛,津液大傷,飲水自救;

②消渴證:大渴引飲,小便量多,兼能食消瘦——腎陰虧虛;

③汗、吐、下、利后,耗傷津液

渴不多飲:輕度傷津液,或津液輸布阻礙。

①陰虛:口干但不欲飲, 兼潮熱、盜汗、顴紅;

②濕熱:口渴飲水不多,兼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苔膩;

③痰飲內停:渴喜熱飲,飲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頭暈目眩,胃腸有振水聲;

④瘀血: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舌質隱青或有青紫瘀斑,脈澀。

食欲與食量:詢問病人食欲食量,可了解疾病轉歸、輕重及預后。

“除中”: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突然暴食——脾胃之氣將絕,病危。

食欲減退:納呆、納少。(5種)

①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兼消瘦乏力,腹脹便溏,舌淡脈虛——見于久病虛證,素體氣虛;

②濕邪困脾:脘悶納呆,兼頭身困重,便溏苔膩——長夏感受暑濕之邪

③肝膽濕熱:納少厭油食,兼黃疸脅痛,身熱不揚;

④食滯內停:厭食,兼噯氣酸腐,脘腹脹痛,舌苔厚腐——暴飲暴食損傷脾胃。

⑤妊娠惡阻:婦女停經,厭食嘔吐,脈滑數(shù)沖和。

多食易饑:進食量多,身體反見消瘦。

①胃火亢盛:多食易饑,兼口渴心煩、舌紅苔黃、口臭便秘;

②胃強脾弱:多食易饑,兼大便溏瀉。

饑不欲食:饑不欲食,胃中有嘈雜、灼熱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胃陰不足,虛火內擾。

偏嗜食物:嗜食某種食物或異物。

①蟲積:小兒嗜食生米、泥土,兼消瘦、腹脹腹痛,臍周有包塊按之可移;

②妊娠:婦女嗜酸,停經、惡心、脈滑數(shù)沖和。

口味

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甜、肺病嗜辛、腎病嗜咸。

①口淡乏味——脾胃氣虛;

②口甜——脾胃濕熱;粘膩——脾胃濕熱,或痰熱,濕熱,寒濕;

③口中泛酸——肝胃蘊熱;

④口中酸餿——傷食(暴飲暴食);

⑤口苦——熱證,(心)火邪為病,肝膽熱證;

⑥口咸——腎病及寒證;

⑦口澀——燥熱傷津,或臟腑熱盛,氣火上逆。

問睡眠:陰陽失調,陽不入陰則失眠,陽不出表則嗜睡。

(1) 不寐(失眠):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徹夜不眠為主證,常伴多夢——陽盛陰虛、陽不入陰、神不守舍、心神不安。

①心腎不交:不易入睡,兼心煩多夢、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腎陰虧虛,或心火亢盛,心腎水火不能既濟;

②心脾兩虛:睡后易醒,兼心悸、納少乏力、舌淡脈;

③膽郁痰擾:失眠而時時驚醒,兼眩暈胸悶、膽怯心煩、口苦惡心;

④食滯內停:失眠而夜臥不安,兼脘悶噯氣、腹脹不舒、舌苔厚膩——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胃失和降,濁氣上犯,“胃不和則臥不安”。

(2) 嗜睡(多眠):以神疲困倦、睡意很濃,經常不自主地入睡為主證——機體陽虛陰盛,或濕困脾陽,亦可見溫病邪入心包。

①痰濕困脾:困倦易睡,兼頭目昏沉、身重脘悶、苔膩脈濡——外感暑濕之邪;

②脾氣虛弱:飯后神疲困倦易睡,兼形體衰弱、食少納呆、少氣乏力;

③心腎陽衰:極度衰憊,神識矇眬,困倦易睡,肢冷脈微——傷寒后期重癥;

④溫?。夯杷d語,身熱夜甚,或發(fā)斑疹,舌絳脈數(shù)——溫病熱入營血,邪陷心包,蒙蔽心神,熱盛神昏。

問二便:大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腸道所主,但與脾胃的腐熟運化、肝的疏泄和命門的溫煦有密切關系;小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膀胱所司,但與腎的氣化、脾肺的轉輸肅降和三焦的通調關系密切。

問大便

便次異常

【便秘】腸道津虧,大腸傳導失司。

①實熱證:高熱便秘、腹?jié)M脹痛、舌紅苔黃燥——熱盛傷津、大腸燥化太過;

②冷秘:面色蒼白、喜熱飲、大便秘結、脈沉遲——陰寒內結;

③陰虛: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陰液虧虛,腸道失潤;

④氣液兩虧:久病、老年或產后——氣虛無力排便、津虧、腸道失潤。

【泄瀉】脾失健運、水停腸道、大腸傳導失常。

①脾虛:納少腹脹、大腹隱痛、大便溏泄——脾失健運,小腸清濁不分

②腎陽虛: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則安,腰膝痠冷;

③傷食:脘悶噯腐,腹痛獻血,瀉后痛減——暴飲暴食或食物不潔;

④肝郁乘脾:情志抑郁,腹痛作瀉,瀉后痛減——肝氣郁結,橫克脾土。

便質異常

①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較多未消化食物——脾虛泄瀉,或腎虛泄瀉;

②溏結不調:大便時干時稀——肝郁乘脾;大便先干后溏——脾虛;

③痢疾:下利膿血;

遠血:便黑如油;近血:便血鮮紅

排便感異常

①肛門灼熱: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大腸濕熱,見于暑瀉;

②排便不爽:腹痛而排便不暢——肝郁乘脾,腸道氣滯;便溏如黃糜,瀉下不爽——濕熱蘊結大腸;

③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痢疾,濕熱內阻;

④滑瀉失禁:久瀉不愈,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脾腎陽虛,肛門失約;

⑤肛門氣墜:肛門有下墜感,甚則脫肛——脾虛中氣下陷。

【另】脾虛——泄瀉、完谷不化、肛門氣墜、大便先干后溏;

肝郁乘脾——泄瀉、大便時干時稀、排便不爽;

腎虛——黎明腹痛作泄、完谷不化、滑瀉;

便溏——脾氣虛、脾氣下陷、脾胃濕熱;

濕熱痢——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下利膿血。

問小便

尿量異常

【尿量增多】

①虛寒證:小便清長量多、畏寒喜暖;

②消渴?。嚎诳?,多飲,多尿,消瘦——腎陰虧虛,開多合少。

【尿量減少】

①實熱證(或汗吐下后傷津):小便短赤量少——熱盛傷津,尿液化源不足;

②水腫?。耗蛏俑∧[——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氣化不利,水濕內停。

尿次異常

【小便頻數(shù)】

①淋證:小便短赤,頻數(shù)急迫——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

②腎氣不固:小便澄清,頻數(shù)失禁;

③腎病后期:夜尿增多,小便清長——腎陽虧虛,開合失度,膀胱不約。

【癃閉】“癃”:小便不暢,點滴而出;“閉”:小便不通,點滴不出。

①實證:濕熱蘊結,或瘀血、結石阻塞;

②虛證:老年氣虛、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利。

排尿感異常

①小便澀痛:排尿不暢,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熱感——淋證,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

②余瀝不盡:排尿后小便點滴不禁——腎氣不固,見于老年人;

③小便失禁:腎氣清醒時,小便不能隨意控制而自遺——腎氣不固,膀胱失約;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遺——危重證。

④遺尿:睡時不自主排尿——腎氣不足、膀胱虛衰。

【另】腎氣不固、膀胱失約:余瀝不盡、尿失禁、遺尿、小便澄清頻

問婦女

㈠ 問月經

a. 月經不調:月經周期和量、色、質異常改變。

【月經先期】周期提前8~9天以上。

①血熱:先期而經色深紅、質稠、量多——邪熱迫血妄行;

②氣虛:先期而經色淡紅、質稀、量多——氣虛不能攝血。

【月經后期】周期錯后8~9天以上。

①血虛:后期而經色淡紅、質稀、量少——血少,經血不能按時滿溢;

②寒凝:后期而經色紫暗,有塊、量少——感寒經血凝滯,不能按時而下。

【月經衍期】前后不定,差錯在8~9天以上。

①氣郁:衍期而經色紫紅、有塊、量少、兼見乳房脹痛;

②脾腎虛損:衍期而經色淡紅、質稀、量多少不定——脾虛失攝則先期量多,腎虛血虧則后期量少。

b. 行經腹痛(痛經)

①實證:經前小腹脹痛、行經后痛減——氣滯血瘀,“不通則痛”;

②虛證:經后小腹隱痛、兼腰部痠痛——氣氣血不足或腎虛;

③寒證:行經小腹冷痛、待熱痛減。

c. 經閉:月經應來不來,或曾來而中斷,閉止三月以上——多由血瘀、肝氣郁結、虛勞等病引起?!咀ⅰ繂栐\時應與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及暗經相鑒別。

d. 崩漏:月經忽然大下不止——“經崩”,長期淋漓不斷——“經漏”,“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

①崩漏經色深紅有塊——熱證;

②經色淡紅無塊——沖任損傷,或中氣下陷、脾虛不能統(tǒng)血。

㈡ 問帶下:正常情況下,婦女可有少量白帶分泌,若帶下量多、淋漓不斷,或色質改變,或有臭味,即為帶下病。

①白帶:帶下色白、量多、質清稀、無臭味——寒濕,脾虛不運、寒濕下注;

②黃帶:帶下色黃、量多、質粘稠、味臭穢——濕熱,濕郁化熱、濕熱下注;

③赤帶:帶下色紅粘稠,或赤白相間、微有臭味——情志不舒、肝郁化熱;

④絕經期后仍見赤帶淋漓不斷,可由癌癥引起。

㈢ 問妊娠

①妊娠惡阻:妊娠婦女厭食、惡心、嘔吐,甚則反復嘔吐不能進食;

②胃氣素虛,胃失和降:神疲倦怠、口淡腹脹;

③肝郁化火、肝火犯胃:抑郁易怒、口苦吐酸;

④痰濁上逆,胃失和降:脘悶納呆、嘔吐痰涎;

⑤胎動不安:小腹部下墜疼痛,腰部痠痛,或兼見漏紅——墮胎或小產先兆;

⑥腎虛:小腹部下墜疼痛,腰部痠痛,兼見面色暗滯,頭暈耳鳴、尿頻;

⑦氣虛虧虛:小腹部下墜疼痛,腰部痠痛,兼見面白無華、神疲倦??;

⑧外傷:跌撲閃挫而后出現(xiàn)腹痛漏紅。

㈣ 問產后

【產后惡露不絕】產后血性惡露淋漓不斷,持續(xù)二十天以上。

①氣虛下陷:惡露量多色淡質稀,兼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②血熱妄行:惡露量多色深紅質稠,兼見面赤口渴,便秘尿赤;

③瘀血內停:惡露紫暗有塊,兼見小腹刺痛拒按,舌隱青或有瘀斑。

【產后發(fā)熱】產后發(fā)熱持續(xù)不退,甚則壯熱。

①外邪:發(fā)熱惡寒、頭身痛等表證;

②火邪內盛:高熱煩躁、口渴飲冷、便秘尿赤;

③血虛化燥生熱:產后低熱,腹痛綿綿、頭暈面白、大便干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