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理論的完善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們本來將繪畫視為小道,僅僅是游于藝,但在繪畫當中蘊含著無比的力量,同時由于皇家的推崇,文人對繪畫的品評就逐漸興盛起來。在北宋中期文人士大夫?qū)τ谖娜死L畫觀的品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蘇東坡為首的文人雅集活動。 作為中國古代文人人格典范的蘇軾,是當時最富盛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之一,而且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不僅鶴立于宋朝,特別是他的繪畫在題材和思想上的卓越,間接使得文人畫在意識形態(tài)和理論上日趨成熟,并且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蘇軾是第一個提出了“士人畫”概念的文人士大夫,他在《又跋漢杰回山》中品評宋子房畫時曰:“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弱乃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楊當株,無一點俊發(fā)氣,粉數(shù)尺便倦。漢杰真士人畫也?!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蘇軾非常簡潔明了地表達了士人畫和畫工畫的不同主要在于注重其“意氣”的傳神表現(xiàn)。 由此可以看出蘇軾對于文人畫所能傳達的“神氣”和“象外”是肯定和推崇的態(tài)度。蘇軾的文人畫理論,不僅體現(xiàn)了他個人的藝術(shù)見解和主觀認識,也成為一種以他為代表的文人畫家的藝術(shù)主張。詩詞書畫藝的共同繁榮和高人逸士紛紛加入進來創(chuàng)作,為宋代營造了一種非常寬松和繁榮的藝術(shù)氛圍。在北宋期間,集中了以文同、蘇軾、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等人為主的文人士大夫,而后宋迪、宋子方等人出現(xiàn)。此時的文人畫逐漸開始形成,至元明以后最為鼎盛,其中成就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文人畫的鼎盛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武輕文,實行民族分化政策,迫使江南文人退隱山林,將精力、情感寄情于山水,于是文人畫創(chuàng)作大興。在藝術(shù)技巧上,以詩文入畫,以干筆皴擦代替唐宋宋人山水的濕筆,以水墨渲淡更替兩宋工致濃麗的畫風。元代山水強調(diào)筆墨情趣,筆墨線條變化多端,具有了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元初趙孟頫以清麗細潤之作凸顯于畫壇,提出“古意說”,主張接五代北宋畫風,倡導書法入畫,自覺以“意”追求繪畫的最高境界。在元代特殊背景下,士大夫的思想、情感尋求依托,促使元畫由寫實走向?qū)懸?,由狀物走向達意?!霸募摇睂τ谖娜水嫷陌l(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藝術(shù)上都受到了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文人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后世繪畫,尤其是對“南宗”一派影響巨大。 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边@句話基本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理論和美學概念上的準備,元以后的文人畫運動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了院體畫而成為了畫壇的主流,引發(fā)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首先,“作畫需要有古意”的標語是他最先提出的,使繪畫從明艷繁瑣之風變?yōu)橘|(zhì)樸自然,追求平淡天真的繪畫風采。其次是他提出以“云山為師”的繪畫品格。再次提出了“書畫同源”的繪畫創(chuàng)作理論,并在繪畫作品中加上書法,在這樣的繪畫作品中文人的氣質(zhì)更為濃烈,意味更加強烈。提倡作品要蘊含“古意”,對南宋濃艷媚俗的繪畫之風有批判意識,并且一改繪畫風格的墨戲態(tài)度。非常明確地傳達出文人畫正規(guī)的表現(xiàn)形式,對之后文人畫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指示作用。詩書畫印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得到完美的運用和調(diào)和,為之后“元四家”那種詩意化和書法化,抒發(fā)心中之意氣的高格調(diào)文人畫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 明代文人畫的變革 董其昌是個顛覆性的人物。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松江華亭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后來自己也仕途得意,34歲那年考舉進士,供職于翰林院。之后又曾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參政從三品,最高位是做到了南京的禮部尚書,相當于如今的正部級。 以董其昌集大成所代表的明代中后期變革,為元代以來文人畫發(fā)展的另一個高峰,其影響直至民初。而晚明畫壇亦沉陷多樣而雜的面貌。董其昌《夏木垂陰圖》中以更為抽象的局部來表現(xiàn)山石樹木的走勢,如何再現(xiàn)自然在此已經(jīng)無關(guān)宏旨,重要的是在山石的抽象性中,尋求和傳統(tǒng)、自然的調(diào)和。因此,如何“醞釀古法”成為董其昌山水中極為重要的課題。對于古人的學習不僅要兼容并蓄,還必須重新創(chuàng)造,自成一家。 明末清初,由文人士大夫組成的文人畫隊伍已然聲勢浩大。董其昌對當時藝壇風流的把握十足敏銳,所以他登高一呼,便應(yīng)者云集。與他相應(yīng)和的,當然也是那些并非科班出身,但能書善寫的文人雅士,董其昌正是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在美術(shù)的領(lǐng)域,文人畫是學者士大夫?qū)Ξ嫾业膴Z權(quán),是文化對技巧的奪權(quán),也是新生畫派對統(tǒng)治南北宋的院體畫的奪權(quán)。 由此,繪畫的地位驟然拔高,成為了“精英階層”的獨擅。文人畫本質(zhì)上是要體現(xiàn)作畫者的境界、精神、學問、胸襟,作者若非經(jīng)營,又有何境界、精神、學問、胸襟可言?與此同時,這些“社會精英”、文人墨客,無論在朝在野,都占據(jù)著社會的高層,主導著藝論的方向和史書的編寫。正如趙佶的愛好影響了南北宋院畫的整體畫風,文人畫之所以綿恒300年,依賴的也是這個操縱著藝術(shù)主流趣味的文人士大夫階層。 “南北宗”之爭 就文人畫的發(fā)展來看,董其昌確實居功甚偉。董其昌是“文人畫”的正名者,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正式有了“文人畫”之名,才讓幾百年的騷人墨客站到了統(tǒng)一陣線上。 董其昌倡導文人畫,借的是比照禪家的“新秀”和“頓悟”兩派,將畫壇分為“南北二宗”。其《畫旨》有言:“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始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伯骕,以及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guān)、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馬駒、云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所謂云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云。吾與維也無間然,知言哉?!?br> 又說:“文人之畫自王維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李龍眠、王晉卿、米南宮及虎兒,皆從董、巨得來。直至元四家:黃子久、王叔明、倪元鎮(zhèn)、吳仲圭、皆其正傳。吾朝文、沈則又遠衣缽。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派,非吾曹所當學也?!?br> 董其昌將畫分為“南北宗”,北宗畫屬于精工具體一脈,是為“作家”或行家,南宗畫則是氣韻蒼秀一派,被稱“逸家”或“利家”,也就是所謂的“文人畫”。南宗寫意,北宗寫實;南宗重意氣,北宗重自然;南宗畫靠的是天賦和學養(yǎng),北宗畫靠的卻是勤學苦練;北宗畫精于刻畫,身為物役,有功利之心;文人畫卻多用渲染,墨氣縱橫,即便物象虛脫,仍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進步與自由 董其昌是個有爭議的人物。野史傳說他富貴不仁,激起民憤,華亭的民眾曾聯(lián)合起來燒了他的家宅。還說他六十多歲還強搶民女做妾等等。中國人把做人和為藝綜合來看,所以到了文人畫走到末路的時期,像徐悲鴻這樣的大家就對這位文人畫的“始作俑者”很不客氣。雖然人品的確關(guān)乎技藝,但因野史一味否定其成就,也頗有失公允。
董其昌宣揚的“南北宗論”,在當時有些為了占山為王而巧立名目的嫌疑。其分類不清、系統(tǒng)有誤,早已受到許多史學家的詬病。但是各方史家也都承認,“南北宗論”是個偽命題,“文人畫”才是真命題。文人畫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幾千年來藝術(shù)的邊界,讓繪畫不僅止于因物像形,而是因詩、書、畫、印的配合得到了無限的豐瞻,實在是美術(shù)史上的一項翻天覆地的進步和改革! 在董其昌之后,書法碑援引進繪畫,表達手法上推陳出新,為繪畫開辟了一片新鮮活泛的天地。八大山人就有很多仿董的山水冊頁,其濃淡墨跡的堆拓和用筆的奇突皆傳自董氏。同時,對具象寫實的摒棄使許多有悟性的畫家在創(chuàng)作上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徐渭、八大等人的一些作品沉著痛快,酣暢淋漓,幾乎已經(jīng)有了抽象畫的意蘊。 然而,董其昌一手推動的“新古典主義”,讓清代的畫壇盛行泥古臨摹之風,因他特別屬意元代畫家黃公望,一時間形成“家家子久,人人大癡”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因為文人畫鄙薄技巧,把能工巧匠斥為野狐禪,繪畫的技法便逐漸喪失和退化。后世許多畫家借文人趣味掩蓋功夫的淺薄,難免欺世盜名。 無論從寫實到抽象,還是從寫形到寫意,遵循的都是一條追求自由的道路。藝術(shù)家從膜拜、仰視造物主,到自己成為造物主,這個過程代表了無與倫比精神的壯大和自我的解放。與此同時,藝術(shù)的定義不斷刷新,藝術(shù)的邊界在拓寬、碎裂、游動——終究,自由是藝術(shù)給人們的最高幸福。從藝術(shù)史的大局來看,文人畫和院體畫只是側(cè)重不同,不分孰優(yōu)孰劣。文人畫原本代表著對創(chuàng)作自由的追求,是對寫實畫派形象桎梏的突破,不料才掙脫樊籠,又墜入新的窠臼,這幾乎成了一切革命力量的悖論。 文人畫重視利用簡約含蓄的形式表達盡可能多的意蘊?!爱嬳毠P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彼^“以少勝多”,“以簡馭繁”,八大山人畫一尾小魚,空靈自在于畫幅之中,四周皆白,然令人覺得滿紙皆水。此外,文人畫具有直接性的抒情表意特征,所以文人畫家們自然是感慨多,感觸多,易于多愁善感的人,其繪畫自然也就體現(xiàn)出了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又由于他們利用筆墨的點畫剛?cè)岽掷w,墨韻分五色等工具之性,易于敏銳地記錄其心理變化,所以抒情性極強,而比畫工之畫顯得自然無礙而又酣暢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