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孫新財:廣東小曲簡介

 showmer 2015-11-25
廣東小曲簡介
(略有改動刪節(jié))



流行于廣東地區(qū)的樂種有潮州弦詩樂、客家漢樂、海南音樂、吹打牌子(昆腔)、梵音(佛曲)、咸水歌、龍舟、南音、木魚書、粵謳......等,均為粵劇所吸收。而與粵劇關系最密切的,則為廣東小曲,又稱粵曲。流行于珠江流域、港澳、廣僑分布之南洋美國等僑居地。國內各省也多有粵曲樂隊的組織,這與其曲目豐富與進化有關。
 
粵曲樂隊的最早型態(tài),當為粵劇之過場樂及背景樂。也吸收了賣藝音樂、八音堂會音樂、以及古調。所以有極多部份是能有歌辭的,又因多為短曲,少有大型套曲,故稱小曲。最后又加上近代樂人的改編與創(chuàng)作。發(fā)展為純器樂曲、稱為清音。
 
最初為適應戲劇演出的需要,所用樂器為二弦、竹提琴、小三弦、月琴、橫蕭,稱為五架頭,這五件主要樂器叫架頭樂器其它則為下架樂器,領奏者稱為上手。其余稱為下手、二手。民國十五年,呂文成將滬胡改裝鋼絲弦,定高五度音作上手,伴以揚琴、簫,作為室內文場的演出編制,叫作三架頭。后來增加椰胡、秦琴等樂器稱為軟弓組合。原五架頭編制相對的稱為硬弓組合,現(xiàn)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默片時代,上海中小型電影院在電影放映時,播放粵曲配樂?;浨c職業(yè)樂隊的出現(xiàn),推動了粵曲的發(fā)展(編作)與推廣(流傳)。產生了專業(yè)的演奏與作曲家如呂文成等。
 
三十年代前后,尹自重引進梵鈴(小提琴)、何大傻引用了三弦琴(檀香山結它)、呂文成引進了西路風(木琴)、高熔升引用了色士風(薩克管)、鋼琴等西洋樂器,用于特殊曲目。雖然定弦、奏法均有所改革。但曲風、節(jié)奏均明顯受到西樂影響。甚至加用了弱音小號(譚沛鋆)、爵士鼓(程岳威)產生了一些西洋模進作法的舞場音樂。
 
曲譜的出版,對粵曲的蓬勃發(fā)展,更有絕對的貢獻。重要的出版曲譜如下:
             
             1826 招子庸 粵 曲 集
              1867 粵 謳 集
              1920 丘鶴儔 琴學新編
              1921 丘鶴儔 弦歌必讀
              1924 沉允升 梵 音 集
              1928 丘鶴儔 琴學精華
              1934 沉允升 弦琴精華
              19?? 音樂同學會 琴譜精華
              1934 丘鶴儔 國樂新聲
              1935 沉允升 弦歌中西合譜
              19?? 松風國樂社 粵樂匯粹
              19?? 蕭劍青 粵樂精華

近代上海自強、通聯(lián)與國光書店自1950年代至1955年,由李笑天、天雷、陳德巨、于長虹出版粵樂名曲集十集。香港信成書局1963年起,1979、1981、1990陸續(xù)出版粵曲名曲集共六本,則均為此十集之合定本。另外尚有

              1963 李 凌 廣東音樂(一)、(二)
              196? 陳德巨 廣東音樂的構成
              1977 鄒 軻 廣東小曲集
              1977 廣東音樂曲選
              1979 東 初 廣東音樂合奏曲集
              1982 何名忠 國樂名曲集
              1983 廣東音樂曲集
              1984 黃錦培 廣東音樂欣賞
              1986 甘尚時 甘尚時高胡演奏曲選

等樂譜資料。在眾多傳統(tǒng)民樂中,粵曲流傳、編作曲目之豐,與出版之多,可謂首屈一指。
 
粵曲的律與調有極重要而獨具的特點。其傳統(tǒng)音階,系七音律,七鄰音之音程大體相同無全音、半音之別。與潮樂相近,為我國西北一帶極普遍的律制,近代學人因此認定廣東音樂系由西北一帶南遷而來。(如采用秦琴、秦箏、西秦戲等名稱)
 
一般人誤以為七律系Fa、Si兩音,介于Mi-So、La-Do之間(中立音階),甚至大多數(shù)人還認為這種Fa不Fa、Si不Si的現(xiàn)象起因于樂器制作的簡陋、不準。近代民族音樂學家研究的結果,認定這是一種與西洋甚至中國傳統(tǒng)三分損益律完全不同的律制,自成體制,因此而產生了一些,無法由西洋音階取代的調式,如粵曲之乙反調、潮樂之重六調、活五調,客家漢樂之軟線,秦腔之哭腔,西北碗碗腔也有很多這種曲調。
 
這種律制,沒有半音。其音程如下:
 
       Do Re Mi Fa So La Si Do
                   一 一
       一 三 五 六 八 0 二
          八 六 二 九 七 三?。?br>          0 0 五?。啊。啊∥濉。?br>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埽埽埽埽埽埽埽?br>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八 八  六 六 八 六 六
         0 0  五 五?。啊∥濉∥?br>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由上表可知,七律之音階,除Fa以外,均比西洋音階為低,不止Fa要高一些,Si要低一些,這么簡單。
 
粵曲的乙凡調,與七律的關聯(lián)最重要。最有名的曲例是[昭君怨]。[昭君怨]原曲首句為:
 
| 2?。病。础。玻矗担?5  - |
                  --====
 
與潮州十大弦詩樂之重六調昭君怨完全相同。見下表:
 
| 2 12 |4?。?1 | 5 61 |
       ---- ----- . ----
 
近人將Si譯為bSi,而把乙反調視為轉調的移調記譜,記為
 
|?。场。? |5 3 56| 6?。。?br>                   --==== .
 
事實上,少數(shù)乙反調確有轉調的本意,但大多數(shù)的乙反調,確是一種音階轉換,尤如西洋的大小音階轉換。西洋之C大調轉為C小調,要降Si、降Mi、降La,而借用bE大調的調號。但C小調與bE大調之首調唱名是不同的。(近代均將西洋C小調對應為La調式而譯為主音 =la 是錯誤的。)
 
中國五聲音階體系,轉低二度調要 #Mi、 #La。恰與乙反調不用Mi、La,改用Fa、(#Mi)、Si( #La=bSi)吻合,但實與西洋轉調式借用轉調高的情形一樣,不能認定一定是轉調高?;浨鶾連環(huán)扣]一曲即有乙反線

 (7171 2 2 2 04 24 24 5)
  ==== -- -- --
與正線兩種譜
 (6161 2 2 2 03 13 23 5 ),
  ==== -- -- --
尤能明確顯示之。這種同一曲調而不同音階的轉換奏法,南音說唱中尤其普遍。
 
如用七律傳統(tǒng)樂器,則[昭君怨]兩種譜所奏,尚無大異,改采西洋十二律樂器時,則無法奏出乙反調的原味。奏乙反調左手食指要按在Si-Fa,叫作空一指。
 
廣東小曲的特點,除上所述之律與調之外。客觀分析之,尚有進化、西化、商業(yè)化諸端:近代廣東雖為富庶之區(qū),歷史上則開化最晚,樂種之產生、流傳,不過百年左右,與南管、秦腔之久遠固望塵莫及,甚至與平劇、彈詞相較亦無法相提并論。但也正因其所受歷史包袱牽制最少,自由發(fā)展的可塑性也就最大。加以地處對外之通商口岸,與外來文化接觸最早,受西洋文化之影響與啟發(fā),亦奠定其進化的基礎。
 
洋琴這外來樂器,即由廣東最早引進,并成功的運用于廣東音樂中。廣東音樂最早采用洋琴竹法的方式,記出三十二分音符與切分音、前聯(lián)音、后聯(lián)音之別,后來也最早改采簡譜,最早出版曲集,署以作曲者名姓,附以樂器及奏法介紹與西洋樂理。最早采用鋼絲弦,使用高把位與滑指換把法。最早成功的采用中途轉調、暗轉調等技巧作曲。從比對早基出版的曲譜集工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短短十年間,同一曲譜所奏即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種進化現(xiàn)象,是粵曲所獨具的?;浨彩俏ㄒ徊粩嘤袆?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樂種。曲目題材之時代化、社會化亦充份表現(xiàn)此樂種的蓬勃。雖然近代學者,不盡認同這種方向,終究亦無法否認此事實之存在。
 
在眾多傳統(tǒng)民樂中,粵曲是唯一能訪考出作者名姓,且流傳全國各省的樂種。民國初年,短短二十年間,產生出約五百首的曲目。硬弓編制也迅速改為軟弓編制。加入十二律樂器,甚至西洋樂器等等。與樂器、編制、記譜法、曲目均長期處停滯狀態(tài)的昆曲、南管相比,確令人耳目一新。這些進化因素,都是造成它成功流傳的緣因。
 
其次,受西洋影響與西化之大,亦是粵曲很明顯的特點?;浨眯√崆?、薩克管、擴音結它、木琴、弱音小喇叭、爵士鼓、鋼琴等西洋樂器,已如上述。粵曲還采用西洋的三拍子及舞曲節(jié)奏、模進、旋律、音階級進、琶音進行等作曲手法。記譜法亦完全吸收西樂之術語、記號??烧f是受西洋影響最大的樂種。
 
粵曲之最早商業(yè)化,最適商業(yè)化則一直延續(xù)到此時此地:粵曲唱片最早用之于默片配音。因此刺激了唱片出版與職業(yè)樂隊的成立。帶動了樂曲的創(chuàng)作與職業(yè)作曲家、演奏家的產生。舞場也得以采用其為伴舞音樂。直至今日臺灣,舞場飯店餐廳茶藝館之中式樂隊,仍以洋琴與廣東小曲為主。
 
廣東小曲之音域較寬(可大跳),速度可較快,旋律較密集(加花),而風格多樣(作曲家眾),慢板的滑音演奏法更是表情細膩,多樣性的手法可柔可剛。加以可塑性、適應性廣闊,以之奏民謠、流行歌曲、舞步音樂均可勝任。我們很難想像以南管、平劇樂隊來演奏通俗、娛樂音樂。而華麗流暢怡情悅性的廣東小曲,對此則駕輕就熟。一般民眾也是耳熟能詳??傊浨且粋€極進、西化、商業(yè)化的樂種。
 
在技巧方面,粵曲的滑音與加花是大家都能津津樂道,也能頭頭是道的。高胡最早由呂文成換裝鋼弦,定高五度,配人聲音韻時,即采用夾琴奏法,以奏高把與換把。除了其它樂種也有的注、綽等前滑音之外,跳進時多用帶上與帶起等后滑音,甚至大滑音。同音反覆則講究回轉滑音。小三度進行則往往兩音俱用滑奏法(與江南絲竹只于高音滑奏,或只于低音用墊指滑音不同),叫作抹奏法。
 
江南絲竹之加花,兼及曲調之潤飾,尤擅于曲調之發(fā)展。致有[五代同堂]等[八板]系統(tǒng)的曲例。然稍深研粵曲之歷史,也很容易收集到部份名曲的曲源,及不同期間之流傳譜,從而得知其加花及旋律的發(fā)展過程。尤以分析嚴老烈四大名曲──連環(huán)扣、到春來、倒垂簾、旱天雷之過程后,吾人不得不承認,其加花發(fā)展手法無論就曲調之潤飾、曲調之發(fā)展而論,俱有可觀,不遜于江南絲竹。
 
粵曲的加花也有甚多模式可尋:

1、 粵曲常用三板起音,起音前梆子先打兩板以定速度,這叫中叮起,有別于第一拍起音的齊口板。領奏的上手則可于第二拍后半拍,加花引奏,叫作冒頭。冒頭可由一音到四音,通常是兩音。此兩音與起音成音階進行,加上助音后變?yōu)樗囊?,因此四音中常有兩相同音。如?br>
|0 0 32 12 32|=|0 0 3532 12 32|
     --== -- -- ---==== -- --
 
2、長拍加花改為同音反覆或八度穿插。少用長輪,多用弱拍短音之帶輪(單竹輪)
 
| 5 3 3 3 6 1|=| 5555 3 3333 3 6 1 |
       --- --- ==== --==== ---
 
3、兩跳進音間,可加入中介音,增加順暢感。反之兩鄰音間可加入外音,增加跳動感。
   . . . ..
| 1 - 3 1 | 7 = |1 7 6 5 3 56 12|7
                         --- --- --== --
 
4、一段疏音旋律,可于弱拍加入調式主音,變?yōu)槊芤粜?,叫作座音?br> 
  6535|5 5 5 2 7 2 7 6 |5= 6535|5555 5525 7525 7565|5
             --- --- --- --- ==== ==== ==== ==== ====
  
 
5、
前后兩拍若有一音相同,或呈音階進行,強拍音可于弱拍再出現(xiàn)一次,叫作雙持音。將前音再現(xiàn),本音以延后小拍出現(xiàn)叫單持音。
   
雙持音 |0 0 32 1 2 3 5 |=|0 0 32 1 2 1235|
              --== --- --- --== --- ====
   單持音 |0 0 32 1 2 3 5 |=|0 0 32 1 12 3 35|
              --== --- --- --== --== --==
 
6、將兩音拍子縮小一倍,重覆演奏兩次,叫加倍音。
 
   | 0 0 32 1 2 3 5 |= |0 0 32 1212 3 5 |
         --== --- --- --== ==== ---
 
7、上(下)行音,先插入反行鄰音,再演奏本型音,增加順進音勢,
叫助音。這是通行全國的中國音樂語法。
 
    | 0 0 32 1 6 3 5 |= | 0 0 32 1216 3235 |
          --== --- --- --== ==== ====

8、以音階進行取代同音反復,這是比較大膽一點的加花奏法。
 
    | 6765 4 3 5 0 |= |6765 4 3561 5 0 |
       ==== --- ==== --====
 
9、長拍加入過門。
                        
| 2 16 2 1 2 3 || 61|2 - - -|5 = |2 - 3-|=|2.1 2 3| | 2.1 2316 2123 |
 
10、短拍音之后,可用單手帶輪加入下音之鄰音。
 
    |0 0 32 1 6 3 5 |= |0 0 32 1 6.2 3 5|
        --== --- --- --== --==== ---
 
11、后拍音,可用前拍之持音奏法,構成本拍之倍音轉化,這是粵曲的習慣用法
                                        3
    |0 35 2 2 0 3 5 |= |0 35 2 2 232 3 5 |
      --== --- --- --== ---- ==--=
 
12、一音化二音以上,變化更多,僅舉幾例:

    6 5=61 56=6561 5356 6 1=65 61=6156 1761
    5 6=51 65=5617 6765 2 3=21 23=2313 2123
 

最后談到粵曲的曲目。高厚永在民族器樂概論中,將粵曲曲目類別為敘景類與敘情類。其實所有地方音樂曲目,若以曲名來分,均可以區(qū)分出敘景類與敘情類的作品。這與將、細、小、雅說成江南絲竹的特色一樣,是不周延的。
 
早期出版書譜則以樂曲來源之不同來分類有:
 
一、 古曲:包括江南小曲(梅花三弄、八板頭、漢宮秋月、雨打芭蕉)、昆曲牌子(大開門、朝天子、到春來、一錠金、雙飛蝴蝶)潮州漢樂(昭君怨粉紅蓮、賣雜貨)。當然最多的仍是當?shù)孛窀枧c說唱,這些有詞能歌的,叫小曲。
 
二、 小曲:如蕩舟、玉美人、寄生草、罵玉郎、柳搖金、鮮花調、梳妝臺、剪剪花、秋江別、仙女牧羊、百花亭鬧酒、王姑娘算命、陳世美不認妻、寡婦訴怨......
 
三、 粵劇之過場音樂:如三寶佛、下漁舟、小桃紅、鳳凰臺、一枝梅、得勝令、雙飛蝴蝶、柳青娘、哭皇天、上云梯、小洞房.........
 
四、 組曲與改編曲:如三寶佛(和尚思妻、三級浪、倒卷珠簾)柳娘三醉(柳青娘、三醉) 浪影梅聲(浪淘沙、一枝梅)情孀懺佛(寡婦訴怨、三寶佛) 妲己催花(戲妲己、催歸詞)柳岸花明(采芹香、醉花陰) 西湖返棹(蕩舟、西皮)倒卷珠簾(閨怨、擔梯望月) 雨灑鮮花(毛毛雨、仙花調)昭君怨(昭君怨、美人梳妝) 小紅燈(上云梯、鮮花調)其它還有平升三級等組合曲。
 
改作曲有:毛毛雨→月移花影 到春來→到春雷 和尚思妻→倒垂簾三級浪→旱天雷 寡婦訴怨→連環(huán)扣 上云梯→七重天哭皇天→七級浮屠 得勝令→雁落平沙...
 
五、 新作曲:賽龍奪錦(何柳堂) 午夜遙聞鐵馬聲(何與年) 晚霞織錦(何少霞)孔雀開屏(何大傻) 旱 天 雷(嚴老烈) 平湖秋月(呂文成)華冑英雄(尹自重) 娛樂升平(丘鶴儔) 鳥 投 林(易劍泉)春郊試馬(陳德巨) 驚 濤(陳文達) 凱 旋(陳俊英)錦 城 春(邵鐵鴻) 禪院鐘聲(崔蔚林)
 
六、 西化與不倫曲:西化之曲:陽關三疊、談情、落花流水、春曉、岐山鳳(呂文成)、橫磨劍、慰勞、步步嬌(何大傻)、疏簾月、狂歡、驚儔、迷離、南洋之夜(陳文達)、雙龍戲珠、獅子滾球(邱鶴儔)、醉月(謝益之)、飄香雪(夏少峰)、滿堂紅、春殘(林浩然)、龍飛鳳舞、走馬燈。
 
不倫曲:月移花影(毛毛雨)雨灑鮮花(毛毛雨、仙花調,何大傻)滿場飛,一夜皇后,春殘(呂文成)飄香雪(夏少峰)甜姐兒(何大傻)性的苦悶、海潮音、私語、掃落櫻(何與年)迷離(陳文達)野馬跳溪(何大傻)
 
新編作合奏曲:如春郊試馬(陳德巨)賽龍奪錦(劉仲文)蕉林喜雨、夜課、金谷盈倉(潘永璋)嶺南春荔(曾浦生)三寶佛、天馬雀墩、賽龍奪錦、得勝令(黃錦培)撒網捕魚、放煙花、魚游春水、花市迎春、紡織忙、塞上吟(劉天一)魚 汛(劉光偉)團 結(何與年)春到田間(林韻)慶 豐 收(胡韻)普天同慶、柳浪鶯(陳佳萍)喜 開 鐮(廖桂雄)山鄉(xiāng)春早(喬飛)珠江月、輕舟蕩月、中秋月、漁家樂(甘尚時)紅棉花開、花市漫步(陸仲任)珠江抒懷(黃英森)鳥投林、雨打芭蕉(方漢)餓馬搖鈴(梁山)迎 春 花(蘇文柄)賽龍奪錦(彭修文)娛樂升平(陳能濟)旱 天 雷(李家華)
 
在絲竹音樂中,廣東小曲是流通得最廣的樂種。緣因于曲調動聽,技巧高妙,而曲目多樣,創(chuàng)作新穎更是功不可沒。加上民初商業(yè)化的推波,產生了專業(yè)的樂隊、樂家;鼓動了創(chuàng)作與改良樂器及出版的風氣,更有助于粵曲的流通。
 
以上總括一句可以“進化”二字言之。謂粵曲較進化因以致之。如:粵曲形成的時期最接近現(xiàn)代。˙廣東小曲之音域較寬(可大跳),速度可較快, 旋律較密集(加花)也較符合近代人的喜好。曲目題材之時代化、社會化亦充份表現(xiàn)此樂種的蓬勃,其娛樂性、商業(yè)化能力也最強曲源及變奏過程,甚至創(chuàng)作風格,均尚可取得分析、比較的曲例。廣東與西洋的接觸最早,音樂受西洋影響頗多:如洋琴的傳入,高胡采用小提琴用弦、定弦法、奏法(夾琴、高把、顫音)甚至加入吉它、薩克管等。采用切分音、三拍子等較復雜而傳統(tǒng)所無的樂拍, 也最早采用西洋簡譜記譜法。采用轉調、模進、音階級進、琶音進行等西洋作曲法開近代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之先河,當時出版成風,曲家斑斑可考,為各傳統(tǒng)樂種所無。
 
其中尤其最后一項──“作者斑斑可考”,為粵曲最大的外像特征。僅此一項,即可代表說明此一樂種西化、現(xiàn)代化、商業(yè)化的風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