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好血管防猝死 心腦血管疾病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有猝死的風險。它每年奪走約1500萬人的生命,數(shù)字接近世界人口總死亡數(shù)的1/4。我們應系統(tǒng)了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和預防知識。 我國心血管病患者2.3億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總?cè)藬?shù)約2.3億,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病。每年有300多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平均每11秒就有一人被奪去生命,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疾病死因,且死亡率還有不斷攀升的趨勢。不僅如此,在我國,高血壓患者有2.7億,糖尿病患者有1.1億,高脂血癥患者2.5億,煙民3.6億,肥胖及超重人群4.2億……這些龐大的群體,都可能是未來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潛在人群。 更為憂心的是,在承受病痛打擊的同時,心腦血管疾病還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有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是農(nóng)村居民,則會花掉其人均年收入的1.5倍。對一般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負擔。 七大因素誘發(fā)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指由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fā)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其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七種。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使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腔變細,進而影響心臟和腦部供血。 高血脂。血脂黏稠的直接危險就是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會導致一系列危險,如冠心病、老年癡呆、糖尿病、腦中風等。 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臟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糖尿病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xiàn)各類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梗、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等。 吸煙。煙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質(zhì)會刺激血管運動中樞,損傷血管內(nèi)皮,導致動脈硬化。多項研究證實,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發(fā)病率高得多。 年齡。很多人的心腦血管病風險從40歲就開始“蠢蠢欲動”了,近年來更是有了年輕化的趨勢。另外,女性從45歲左右開始進入更年期,體內(nèi)對心臟有保護作用的雌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尤其在絕經(jīng)期后,心臟病風險更是明顯增加。 肥胖。研究表明,肥胖是血壓和血糖升高的“罪魁禍首”,還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關鍵誘因??刂企w重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意義重大。 心腦血管病家族史。醫(yī)學上認為,如果父母或祖父母有心腦血管疾病,子女患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主動預防是關鍵 心腦血管疾病雖可怕,但并非不可防治。相關研究顯示,80%的心腦血管疾病是由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引起的,其中高血壓占35%,抽煙占32%,高膽固醇血癥占11%。而這些危險因素,完全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避免。建議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合理膳食。飲食需遵循以下原則: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清淡少鹽的食物;多吃蔬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jīng)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遠離煙草。生活中要盡量做到不吸煙,還要注意遠離二手煙。 適量運動。建議在運動時,心率要維持在“170-年齡”這個水平上。因此,可多選擇健步走、慢跑、游泳、騎車、跳舞、打球等有氧運動。 心情愉悅。研究發(fā)現(xiàn),笑可以釋放壓力,保護血管內(nèi)皮,讓血液循環(huán)更順暢,血壓也相對穩(wěn)定。 定期體檢。腹部肥胖的人、抽煙酗酒的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高的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都屬于高危人群,特別是以上危險因素占到兩種甚至兩種以上,危險系數(shù)更高。建議以上人群每半年至少做一次全身體檢,并重點關注血壓、血脂、心電圖等指標,發(fā)現(xiàn)異常要及時就醫(yī)?!?/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