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很多孩子喜歡邊聽音樂邊做功課,還聲稱“不聽音樂就無法集中注意力”,真是這樣嗎?英國《衛(wèi)報》上的這篇文章援引一則科學實驗,將人腦的注意力分為有意識和潛意識兩套系統,得出“聽大腦喜歡的特定類型音樂,的確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結論。 文 | Dean Burnett 編譯 | 楊陳凝 編輯丨聞琛 很多人會在干正事時聽音樂,比如復習迎考時、開車時,甚至看書時。他們說聽背景音樂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甚至還有人說,沒有音樂他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
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同時做兩件事反而能使人更集中精力,而不是相反?
大腦似乎天然地就喜歡音樂,但并非所有的音樂來者不拒。Maria Witek和他的同事們做了個實驗,研究了Groove音樂中切分音與身體律動及愉悅感的關系。 實驗表明,適度的切分音能引起身體的愉悅反應,且與肢體動作相關。簡單來說就是:音樂需要活潑跳躍,但又不能太過頭,能激發(fā)起人們跳舞的欲望就行。
也許你就有過類似的經驗。節(jié)奏簡單又無變化時,就如同在聽一個節(jié)拍器,會非常無趣。這類音樂所包含的切分音非常少,無法給人帶來想跳舞的欲望。與之相比,混亂又反復無常的音樂,比如自由爵士,就有非常多的切分音,它會令人極度不愉快,同樣也極少能誘使人們跳舞。
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比如實驗人員最常提及的James Brown的瘋克音樂)在不可預測和無序間找到了恰到好處的點,是大腦最喜歡的。毫無疑問,絕大多數的流行音樂便屬于這個范圍。
Paying attention
為什么音樂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呢?其中一種說法和注意力有關。
大腦有許多令人驚異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它不會真正沉浸于吸收抽象信息中,也不會長時間地思考同一件事。 我們似乎有兩套“注意力系統”:一套是有意識的,它會指揮我們去注意那些我們想集中注意力的東西;還有一套是潛意識的,它會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任何我們直覺可能重要的東西上。 潛意識系統更簡單直接,也更基礎。相較于更高級的理性認知,它與感性認識的聯系更緊密。同樣,它的運轉也更迅速。當你獨自一人在家,要分辨出某種噪音需要一會兒時間,但在此之前早就已經聽到了它。這是你無法控制的。
問題是,當那些有意識的注意力集中于我們手頭的任務時,潛意識注意力系統并沒有關閉,它依舊“實時在線”,并且會掃描任何你周邊或者衍生意識里覺得重要的東西。盡管你迫使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無聊的事情上,但此時的潛意識注意力系統更強勢。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經歷:在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室里,你正忙著一件重要的事,卻被同事不停抽鼻子、啜飲咖啡或修剪指甲的聲音弄得幾近抓狂。當你試圖集中注意力去做大腦不喜歡的事情時,那些本來無害的行為突然就會變得特別讓人討厭。
在這種情況下,音樂便非常管用。它可以有效中和那些被潛意識系統注意到的會分散我們注意力的因素。
Type of music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背景聲響都有類似的作用。很多公司都試著在工作場所播放一種比白噪音(用以掩蓋令人心煩意亂的噪音)更溫和“粉紅噪音”,來使員工集中注意力、提升效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想讓特殊的“噪音”或者音樂來擔此重任,選擇合適的類型就非常重要。不同音樂會讓大腦產生不同的反應(比如瘋克音樂會讓人想跳舞,傷感音樂讓人憂郁,激昂的音樂讓人想運動),一些研究表明這完全和個人偏好有關。 因為人們對音樂的喜好差異巨大,所以如果只在工作場所或教室里播放一種類型的音樂,就會讓喜歡的人特別享受,不喜歡的人如坐針氈。
音樂對情緒的影響也非常大——陰郁的音樂會損耗人們對工作的熱情。另一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歌詞朗朗上口、特別容易哼唱的音樂。相比之下,純音樂可能是一個更好的“合作伙伴”。
Vedio game soundtracks 有些人認為電子游戲的配樂是讓人集中注意力的最好的音樂類型之一??紤]到電子游戲音樂的用途,這的確說得通:在游戲過程中,玩家需要持續(xù)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游戲音樂就主要用來幫助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沉浸式的環(huán)境。
早期游戲機的技術缺陷決定了游戲音樂的單調性——想想俄羅斯方塊和馬里奧吧。用有點達爾文主義的觀點來看,幾十年來電子游戲里的音樂已經“進化”得更令人心情愉悅,同時也不會分散人的注意力。
由于科技進步,類似馬里奧的主題音樂已經被拋棄,游戲制作人可以從大型管弦樂到嘻哈樂的廣泛類型中做選擇。挑戰(zhàn)在于,既要讓音樂對大腦產生刺激,又不會分散大腦的注意力,需要維持兩者的微妙平衡。 (內容來源:The Guard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