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可思、可樂和漲姿勢的品牌文化讀物 美好的事一直在這里 歡迎持續(xù)關注和分享 本刊專稿,原題《情感沙漠中的杜拉斯》 回復“101”,送你一組10萬+閱讀文章
文|紅葉 一位纖弱的白人少女,戴一頂平檐男帽,站在湄公河的輪渡上?!@一幕,早已被大眾熟悉。 但我要說的是小說背后的內容,與影像無關。 小說《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出生在越南。那里只有一個季節(jié),炎熱、單調,沒有春天,沒有四季輪回。母親是小學老師,父親早逝。幾個孩子雖然沒挨過餓,但也無法吃飽。 小姑娘在這樣一個貧苦家庭中長大。母親偏執(zhí)的只愛大哥,對其余兩個孩子盡責有限。當小哥哥患支氣管肺炎去世后,母親在女兒的心里也“死”掉了??梢?,她的世界多么孤單!她一直夾雜在兇悍的大哥與神經質的母親之間,心性被打磨得敏感而叛逆。 荒漠的家,愛的缺位,讓這位成長中的少女,注定難有正常的情感生活。她的出路在哪里?
家是幼年子女的全部依靠。父母的家,猶如一個平臺。既要承受住各種災難和坍塌之險,又要有能力面向太陽敞開胸懷。而小姑娘自述她的母親,“在我的幼年,我的夢充滿著我母親的不幸,我說,我只夢見我的母親,從來夢不到圣誕樹,永遠只有夢到她,我說,她是讓貧窮給活剝了的母親,……在人生各個時期,永遠對著沙漠、對著沙漠說話,對著沙漠傾訴,她永遠都在辛辛苦苦尋食糊口,為了活命,……”(以上文字摘自小說)這樣的母親,能帶給孩子什么呢?她的孩子們猶如活在情感的沙漠中,每天面對著空曠的漫漫黃沙,沒有綠草田園,沒有魚米水鄉(xiāng);只有心性的虛空,一生無法彌補。 生活在如此低洼一樣的環(huán)境里,四周盡是泥濘、潮濕和陰暗,孩子們的內心便極易滋生各種負面情緒。諸如欺騙、偷竊、貪婪,還有恨。少女恨不得殺死她那殺人犯一樣的大哥。當然,還有渴望改變的愿望。 從這個立身角度的走向,人一定是沿著人性的本能發(fā)展。否則,怎么證明自己活著呢?所以,惡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小姑娘,知道生活的真相。她不會愛上貧窮的傻瓜蛋,她一定會向上尋找出路。 年輕時候的杜拉斯 在湄公河的輪渡上,有一輛黑色的利穆新轎車,“在那部利穆新汽車里,一個風度翩翩的男人正在看我。他不是白人?!?/span> 小說中,一對情人相遇了。 一位是十五歲半的白人少女,一位是二十幾歲的中國闊少。他有些膽怯的上前搭訕,她沒有拒絕;之后,他問是否可以送她回家?少女同意了。她上了那輛黑色的轎車,從此開始了一段嶄新的旅程。 “男人通過性行為而產生愛情,”這早已如常識一般被驗證過。但是,女孩子毫不掩飾希望得到欲望的滿足。這大約是這部作品中最真誠坦率的一面。 他們相愛嗎?沒有??隙]有。 電影《情人》劇照 在與闊少最初的幽會中:“……她知道,他并不認識她,永遠也不會認識她,他也無法了解這是何等的邪惡。為了誘騙她,轉彎抹角弄出多少花樣,他,他還是不行,他沒有辦法。獨有她懂得。她行,她知道。由于他從那方面的無知,她一下明白了:在渡船上,她就已經喜歡他了。他討她歡喜,所以事情只好由她決定了?!?/span> 白人少女的聰慧遠在中國闊少之上。她迎頭而上,從一開始就掌握主動。 闊少對她喃喃自語:“他是孤獨一個人,就孤零零一個人,……”我相信:人們會因孤獨而相愛。但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選擇跑步、閱讀,或者旅行。其實男女雙方都在找尋一種擺脫孤獨的方式。成為彼此的情人也是其中一種,但未必有多少愛情成分。 小說《情人》寫的是最初性事,而非愛情。雖然后來的發(fā)展,似乎摻雜進去一些愛情。 電影《情人》劇照 杜拉斯的父親早亡,母親是精神病患者。所以,她的情感經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極致的情感方式。 在這部自傳色彩的小說中,少女唯一愛的小哥哥過早病逝,媽媽從此在她的內心“消失”。大哥是天生的罪犯、兇手,帶給妹妹無法克制的恐懼。在這樣的家庭中,少女的生命里缺乏了成長期所必須的基礎情感。即:雙親的關愛,手足的親情,以及朋輩的友誼。 多不幸的成長史! 童年家庭的意義之一是從父母那里繼承一份健全的情感。但是,無論現(xiàn)實中的作者,還是小說中的少女,她們都在沙漠中長大。她們的一生都活在情感的沙漠里。 人餓了,可飲食解決;情感饑渴了,怎么辦?所以,這種真正的一無所有,與許多貧民窟中長大的女孩子一樣。她們唯有出售青春的肉體,才有望擺脫貧苦的命運。而少女在欲望中獲得的簡單極致的快樂,成為她枯寂生命里唯一的暖色調。 她不是縱欲,不是熱愛男女肌膚之親,她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活著。 這是一位在情感沙漠中長大的少女的極度體驗。
想起有一位戲劇專業(yè)的老師說過:小說《情人》開了一個很壞的頭。我想她指的正是這種貌似簡單的性愛寫作,誤導了許多女作家以“身體”寫作。像中國的衛(wèi)慧們,迫不及待把男女褲衩里的那點事,嘚瑟成一部文學作品。 事實上,正如《夏洛的網(wǎng)》的作者借夏洛之口說出的那句話:“人是阿木林。(即傻瓜之意)”大眾不可能厘清小說背后的緣由。少女孜孜追求生命之泉的情欲,是不愿回到沙漠中去。 恐懼孤單?!蟾攀侨祟愔旅能浝咧?。 離開了情人,少女想到過自殺。難道她愛他?很愛?或者有點愛?我想都不是。她只想以極度的歡樂抗衡那無處不在的沙漠。當然,她也恐懼走入孤獨。小說中,借喻一個年輕人的突然自殺,表達了少女的內心掙扎。但是,她沒有死。 “……少女在想她所見到的這一夜,也許是印度洋上最平靜的一夜。她相信在這天夜里她看見她年輕的哥哥和一個女人走到甲板上來……他們在擁吻。那少女躲藏起來,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span> 這一腦海中想象出的美好情景拯救了少女。這一細節(jié)也符合少女的心理。在面對太殘酷的現(xiàn)實時,女性的腦海里往往會浮想聯(lián)翩,甚至不斷地虛構出各種美景、美食,以及遇見最愛的人。 自殺,只是單方面的拋棄親人。因為有記憶,有懷念,還有刻骨的相思??傆腥擞浀盟廊サ哪慊蛘吣銈?。 杜拉斯 杜拉斯一輩子寫作,七十歲時,才寫出《情人》,可見是她畢生積累所致。作者寫少女的初夜之歡,積極主動,絲絲入扣,毫不掩飾對性欲的追求,其實也是她一生的追求。我欣賞作者的真誠坦率,正如我所前面所解析的,實在有深層次的人性原因。所以,站在情感沙漠中的她,才會在晚年寫下那段被王小波推崇備至的話:
這段文字能成為經典,是翻譯家王道乾的功勞。 因為要男人愛上一個女人衰老的面容,前期需要很漫長的鋪墊。偉大的詩人葉芝,當年寫下那首著名的詩《當你老了》,是獻給他苦苦追求一生而不得的戀人毛德·崗。葉芝的愛情經歷有點像但丁,都無結局,卻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詩歌。所以,男人只有站在純精神的層面,歷經諸多苦難的洗禮,才會把對一個女人的愛情升華到至高的層面。他們才會去“愛你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或者“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 電影《情人》劇照 杜拉斯一生風流成性。外界媒體因暗合了男性的心理而羨慕她擁有眾多的情人。然而,一個女人選擇這種生活,真不是正常之事!晚年的杜拉斯,積習難改,以顯赫的地位和情場高手的老練,輕而易舉俘獲一位年輕情人的心。她要用一生的情欲之泉,澆灌她內心的沙漠。她是永遠長不大的。然而每每晨起梳妝,面對一張雞皮老臉,她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呢? 我很早就知道文字具有欺騙性。尤其是才子才女的文筆,千萬別全信。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文過飾非,用文字涂脂抹粉,用回憶錄樹碑立傳。 晚年杜拉斯和她的情人 在杜拉斯晚年的照片中,風燭殘年的她,依然如少女一樣裝扮。格子外套、短靴,風情萬種的提起裙子,露出麻桿一樣干枯的雙腿。你認為她美嗎?我真不覺得。我胸中涌出的只有悲憫。無盡的悲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