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 該書又名《老子》:作者老子?!兜赖陆?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jīng),第三十八章以下屬德經(jīng),全文約五千字。 道:宇宙衍生的基本規(guī)律。 萬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天與人,各為萬物之一,出于同源,其本相通。道法自然正是以萬物和諧,各遂性命,協(xié)調(diào)世界為根本。德,就是要尊道而行,道之所以被尊重就是它對萬物生長順其自然,不加干涉,生長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興發(fā)萬物卻不是自侍其能,生長萬物而不去主宰萬物,這就是最為深厚的德。 人須遵循天道運行規(guī)律,順其自然發(fā)展方向去生活,使自己的德行和自然規(guī)律吻合,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認識自我和世界根本之道,不分彼此,天地當中有人、人當中有天地,也就是道德經(jīng)中所謂天人合一。 任何欲望都能摧毀人的心智,任何災禍沒有比不滿足更大,任何罪過沒有比貪得無厭更過分。如果帶著過多欲望,逆天而行,只能離天道越來越遠 道,原義為道路、坦途,經(jīng)歷相當長歷史過程的逐漸發(fā)展為表達事物的規(guī)律性,即道理。 從“哲學”理論方面,“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個提出的。用以說明世界的本源、本體、規(guī)律或原理。 現(xiàn)代人們所常說的“道”,多指的是“道家”或“道教”,添加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德,從構字上可以看出有道路、眼睛和心、和眼睛上的垂直線,其中心意思是: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 因此,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而“道德”就是指衡量行為正當?shù)挠^念標準,是社會調(diào)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 謝邀,供參考! 1、道《爾雅·釋宮》: 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可見 只有一個方向的路叫做道。 《說文》: 道,所行道也。 所行道也,從辵(chuò)從首。從辵首。乍行乍止也。首者,行所達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 道的本意,就是指道路。 老子用形而下的路,引申為形而上的道理,有兩個原因,其一,道只有一個方向,沒有分叉。其二,道字,有一個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張望的行路人在趕路的意象。引申為形而上的最終極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過的路,也就是一。 對于一個趕路人來說,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2、《道德經(jīng)》中的道有三層意思一是至道,就是萬物之源的這個道,也就是常道,道者萬物之宗。 二是天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指的就是天地之常理,人們理解宇宙規(guī)律法則等。 三是人道,禮崩樂壞,不得已圣人以天道而立人所制所立的規(guī)則。 道家應天,講無為。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干就是無為,而是以天道之自然來治理天下、教化萬民,不以人道之非自然而治。天下萬物各有其序,各有其命,一切自然的生長壯老死。 道家思想靈魂就是內(nèi)圣外王。除了講無為自然,道家思想主張非正即邪,非善即惡。 3、德升也。從彳悳聲。 升,同登。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彳(chì),小步也。悳(dé),外得於人,內(nèi)得於己也。從直從心。直,正見也。心,象形字,指人心。 德字,從字源上開,由三個組成部分。彳,直,心。小步慢慢的走,內(nèi)心淡然而堅定的直視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 道,都是關于路的。而德,則都是關于走路的。道引申為宇宙終極道理,那么德,也隨之引申而對這個宇宙終極道理的把握,并行于其上。 關于什么是道或德,三言兩語不可能說明白。什么是道,暫且簡括而言之,就是人類的自然規(guī)律。對于我們的研究,最有意義的是人之道和天之道相統(tǒng)一過程中的規(guī)律。這也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的。弄明白了也就可以在社會實踐中踐行道了。踐行道是個無限的過程,同任何自然規(guī)律的踐行都具有無限性一樣,人的自然規(guī)律當然不會例外,并且都不是一勞永逸的。 老子指出:尊道過程即踐道過程,也就是“德修之于天下"的過程。那么什么是德呢?我認為其基本含義就是奉獻精神,確定這一點就可以確定:尊道就必須有這種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也就免談尊道了。所以老子把“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即道和德的關系叫作“尊道貴德"?!独献拥谌苏隆愤€專門做了說明。在這章里,老子把德分成上下德,并且把上德還分解為"上仁、上義、上禮",用來分別說明之門的關系。說明一下,關于下德當然也可以分解成下仁、下義、下禮,不過,老子注重"知止不殆"的大制,即可行的社會制度,而只要求下德具有奉獻精神就可以了。有了奉獻精神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有關下仁義禮了,毋需強調(diào)。因此,要了解什么是德,就主要是了解什么是上德及其同上仁義禮的關系。我要指出的是,上下德不可以看成德的等級概念。在奉獻精神的定義下決不可以分等級.。按照邏輯,德分上下都是表現(xiàn)道的,下德是基礎,則上德就是下德的上層建筑,這種關系是符合現(xiàn)實社會的理論見解的。上德是意識形態(tài),就是仁性質(zhì)社會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則下德就是實在的社會生產(chǎn)并表現(xiàn)為人人的奉獻精神。這樣看,上德的實際表現(xiàn)其實就是具有仁性質(zhì)的社會關系,而下德的實際則也就是勞動的社會性質(zhì)。因此,上下德統(tǒng)一就是有德社會。很顯然,社會有道則在于上德,并不在于下德。這是老子注重上德的緣故。 由于道的實行全在于為而不爭之德即奉獻精神的社會過程,就是說,道隱于背后而其實際表現(xiàn)則全依賴于德善、德信于天下的過程。這種關系就是"失道而后德"之說明。照止可以類推"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道德”出自老子一書,短短五千文為世人講述了他眼中的道德真理。 有想要詳知道德真意的可以自己去看老子《道德經(jīng)》,自己領會的才是真道德。 下面我就說說我認知的“道”與“德” “道”遍天地間,無所不含。 “道”非死物,世上也無一是死物。(現(xiàn)代科學就能發(fā)現(xiàn)石頭鋼鐵內(nèi)部也有分子電子在移動) “道”可以是規(guī)律,也可以是道路,也可以是規(guī)則,也可以是法,也可以是人心,也可以是天心... “道”不用苦尋,你我身上自有。道不棄天下萬物,誰又能離道而去呢? 那為何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若是規(guī)律,你懂得規(guī)律,肯定比不懂規(guī)律的人,做任何事都要簡單。 道若是道路,你在道路上跑,肯定比在田地里跑的要快啊。 道若是人心,你看透了人心,肯定比不懂人心的要豁達。 道若是天心,你體會了天心,肯定比不懂天心的要和順。 那什么是德? 德與道是一體兩面,無法分離的。 道如果是燭火,德就像是燭光。 有道必有德,有德必有道。 有人說我不懂道,我光修德能行嗎? 你不懂道,何來的德? 就像佛門所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一命確實是大德。但是你不明道只管修德救人,哪天你救一個十惡不赦之人,你還有德嗎?他后面所犯任何惡事,都有你的一份功勞在,就算他當場反噬也是你咎由自取。 不明道,所做何事皆是無德。 明道后,你任何所行皆是德。 燭火燃起,光必隨之。 尋光可得火,有火不尋光。 道是根本存在,德是虛無存在。 悟自己道,行自己德。 道德存一身,天下任西東。 老子說的道是宇宙大道,德可能就是承載道需要的載體特性。 比如我們現(xiàn)在的高速公路,就是某種平常我們所說的道路,它是人為的道路,不是自然之道的產(chǎn)物,所謂德就是它的價值體現(xiàn)已經(jīng)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比如維護,收費,有沒有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性,這種道可能會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道路建設,技術進化,社會變化,自然環(huán)境變化,帶來很多變數(shù)。 再比如人作為某種道的產(chǎn)物,自然賦予了我們很多天賦,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每個人的德不同,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人生命運。德,不只是我們?nèi)祟愇拿鞯牡赖挛幕?,自然的德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我們的身體基因,素質(zhì),出生的時代,社會,家庭,父母,地域,秉性,風土人情,以及后天的教育,悟性,思維模式,為人處事的行為習慣,如此等等。我們的德是否契合天道,人道,地道,決定了我們的生存,繁衍,發(fā)展,到達的高度,寬度,長度。 如果我們的德不夠,可能就會夭折,苦難,不可持續(xù),福不長,走不遠,活不久。生命沒有承載力,或者提供的支撐很有限,即使有某種可能性也會德不配位,而成災禍。比如錢可以救人亦可殺人,給你一臺法拉利,你也無法消受,送你豪宅,你也沒有經(jīng)濟能力維持日常,給你公司,你沒有能力管理,使它正常運行,給你漂亮老婆,你也無法讓她愛上你,對你不離不棄。如此等等。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自己一夜暴富,可是不去提高自己的德,終究是黃粱一夢。 譬如,同樣是泡妞失敗,A可能去和妞一起自焚,B可能忘記那個妞另找一個,C可能讓自己變得愈加風度翩翩魅力四射結果最終要么是得到了妞,要么是因為平臺更高了有了更多選擇自然讓心中的不淡定蛋定了。 道為萬物運行之法軌!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tǒng)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故古人強名曰:道。 自古至今,人們都崇尚“德”,但卻又不知“德”為何物?!暗隆笔鞘裁茨??“德”是為人類提供行為指引的人生法則! “德”主要為我們提供忠、義、仁、信;孝、慈、恭、謙這八個方向的指引,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指引: 忠是來處,義是去處?!拔摇笔窃趺磥淼??流傳自遠古的一條血脈出現(xiàn)一個“我”,在家庭(父母)的養(yǎng)育、學校的教育、國家和黨的培育、社會的關愛下,我長大成人,應該回報社會了。要怎么做呢?對國家(社會、人民)要講“忠”,對父母要講“孝”,對長輩要講“恭”,對親人要講愛(仁),對他人要講“信”,對兒女(家庭或家族中的晚輩)要講“慈”,對(社會上的)晚輩要講“謙”,對所有人類以及人類的未來要講“義”,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愛”,長大后回報社會要奉獻“愛”,再把我們得到的和我們的“愛”向下播灑下去。我們忠于人民是在播灑愛;我們對父母盡孝是在播灑愛;我們恭敬長輩是在播灑愛;我們友愛親朋是在播灑愛;我們誠信待人是在播灑愛;我們愛護子女是在播灑愛;我們關愛晚輩是在播灑愛;我們堅持正義更是在播灑愛,這就是人活著的目的。 就是說的“德〞! 道是宇宙觀、世界觀,是自然而然的運動規(guī)律,是不可言說的,道是不可說,是體靈魂自悟自覺的。德是人生觀、社會觀,是人對事物的看法,社會公德,處事禮(理)德,家庭和(孝)德……德是道的外化,道是德的積聚。人什么樣的品德就會形成什么樣的道,德是道的外在表現(xiàn)形,道是無字真經(jīng)。宇宙世界的萬事萬物都由人來認識和解答,因此,道德一體就是人。天不言道自轉,地不言德自載和自厚。 道是宇宙萬物的終極根本,是德立論的根據(jù),哲學本體論的內(nèi)涵最深遠的概念。哲學立論先自然哲學后社會哲學,任意文化形態(tài)都有其關宏觀宇宙的本體假說,這都不是偶然的現(xiàn)象。西方基督教社會,上帝為終極原因,最高的權威,從而也是道德立說的根據(jù),道德說教被視作上帝的意志。文藝復興以后,理性成為價值和道德觀點真假的最終依據(jù),而不在是冥冥中的神明。權威回歸個體和理性,從而發(fā)展了自然科學,導致民主丶自由丶平等的新的道德觀。 “道”的本義就是道路,引申為由此及彼的路徑或聯(lián)系,是一種具有方向性的矢量。當“此”為t0、“彼”為t1時,由此及彼的“道”就是事物隨時間變化的運動規(guī)律;當“此”為A點、“彼”為B點時,由此及彼的“道”就是事物隨空間變化的運動規(guī)律;當“此”為內(nèi)、“彼”為外時,由此及彼的“道”就是“德”,是物質(zhì)的性狀,即決定于內(nèi)的性質(zhì)和表現(xiàn)于外的形態(tài);當“此”為M1、“彼”為M2時,由此及彼的“道”就是物理變化或化學反應的定律。 于是,當“此”為己、“彼”為人時,由此及彼的“道”就是“仁”的原理和法則,也是矢量——這應是對“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定義的準確解釋,也是對“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之論的合理詮釋。 ——摘自《中庸原理》 |
|
來自: 寧靜致遠2023 > 《人品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