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第8期 l 甲骨文的章法 01 上兩期我們先后分享了甲骨文的筆法和字法,本期我們來介紹甲骨文的章法。甲骨文是鍥刻(或書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這就受到了鍥刻材料大小的限制,可契刻的空間十分有限,但相比當(dāng)時的呈狹長形簡牘材料而言,又算是大面積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甲骨刻辭比簡牘的章法豐富多了,其幾乎涵蓋了今天全部的筆墨書法章法形式。 1.縱向單行。整片甲骨或較大局部從上至下只刻一行卜辭。 02 1.行距大于字距。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排布形式。我們知道,甲骨文絕大多數(shù)是長方構(gòu)形,加之刻辭又都是縱有行橫無列,所以偶有字距稍大的情況,在視覺上也是覺得行距大于字距。其實(shí)這種行距與字距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今天的筆墨書法的主要的章法形式,見圖1。 圖 1 2.行距字距都較大。在甲骨刻辭中,有一類行距和字距都比較大的排布形式,但這種形式不多見。然而,這種布局有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效果。如圖2,這篇刻辭總共15個字,分成4行,前3行總共4字,第4行3字。由于字的高度不一,所以呈縱有行橫無列的分布;又由于行距和字距都比較大,顯得格外疏朗,神通氣暢,落落大方。惜五代楊凝式無緣見到此片,但他的《韭花帖》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 2 3.行距和字距都較小。有一些篇幅較小的刻辭,行距和字距都排布得較緊,有的字甚至兩行并到一行內(nèi),如圖3。 圖 3 03 傳世的有字甲骨近16萬片,但是在一塊完整的甲骨上同一時間同一貞人記錄同一事情的刻辭并不多,大部分的甲骨殘片上是不同時間不同貞人契刻記錄的不同事情,我們稱之為多條刻辭殘片。這些多辭甲骨,刻辭的經(jīng)營布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圖 4 2.星云密布。如圖5,我們看到,整版文辭猶如繁星密布于天穹。這種形式在大版刻辭中常見,也比較容易移植到筆墨書法作品中。 圖 5 3.大小錯落。這是甲骨刻辭中特有的一種布局形式,如圖6。本版有多條刻辭,系不同時間不同貞人所刻。這些大小不同、風(fēng)格各異的字群,互相穿插,錯落有致,別有一番趣味。若將這種布局引用到筆墨書法中來,將別開生面,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圖 6 4.月明星稀。如圖7,是同一貞人“丙”在不同時間占卜的刻辭。上中部留出一大片空白,刻辭布置稀疏,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很大,仿佛是十五的夜晚,月明星稀,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這種布局,十分巧妙,值得借鑒。 圖 7 5.飛流直下?!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痹娙死畎坠P下的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令人贊嘆,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如圖8所示,刻辭從上直落而下,底部留下很大一塊空白,給人一種一瀉千里的感覺。這種形式,如果用大字寫大中堂,將會有一種雄健奔放的氣勢。 圖 8 6.十面埋伏。如圖9,又是一番景象。所有的文字全部分布在甲片的四周,中間的空白很大。究竟中間為何沒有刻辭,現(xiàn)在已不得而知。但是這種布白的形式,移植到筆墨書法中,也是蠻有意思的。 圖 9 7.巧布疑陣。如圖10,這是郭沫若先生將三塊殘片綴合而成的一塊完整刻辭。內(nèi)容是“卜雨”,并占問雨來自何方。其辭為:“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這是一篇很有名的刻辭,在修辭方法上,句式排比整齊,頗類后世的樂府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彼牟季钟染咛厣鍡l辭分成五塊字群,以不同的排布方式,分置五個邊位。宛如高手巧布的疑陣。筆者試寫如圖11。 8.攬月捉鱉。如圖12,這雖是一塊殘片,但就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一部分來說,其部局極有特點(diǎn),兩塊字群,一塊高居云端,仿佛九天攬月;一塊深藏海底,恰似五洋捉鱉。這種格局,頗似鄭板橋墨蘭構(gòu)圖,耐人尋味。 圖 12 9.擎天一柱。在甲骨片上常會看到,偌大一片甲骨,從上至下只有一行字,酷似一根擎天寶柱,如圖13。如果用這種布局來寫條幅,往往會表現(xiàn)一種頂天立地的氣概。 圖 13 10.蜻蜓點(diǎn)水。如圖14,寬綽的版面上,零散地分布著三小團(tuán)字群,正如蜻蜓點(diǎn)水般,透出一種清爽消閑的逸致。 圖 14 甲骨文的筆法、字法和章法就簡單介紹到這里,今后在甲骨文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欄目將有詳細(xì)文字和視頻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