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yǎng)子而后嫁業(yè)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求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絜矩之道。 【譯解】 所謂“治理國家,必須首先治好家庭”,意思是說,如果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一國人民的人,那是沒有的。所以君子能夠不出家門,就把他的教化推廣于全國。在家里孝順父母,就是能侍奉君主的;在家里恭順兄長,就是能侍奉尊輩長上;在家里慈愛子女,就是能善于使用屬下和民眾的。 《康浩》中說:“愛護百姓如同愛護嬰兒一樣?!边@就要求做父母的以誠懇之心去忖度嬰兒的心情。雖然不能完全中意,但是也不會差得很遠。愛子之心出于天性,人人有。誰也沒有見過女子先學會撫養(yǎng)孩子的方法而后再出嫁的。國君的一家能夠踐行仁愛,仁愛就會在一個國家里盛行起來;國君的一家能夠踐行禮讓,禮讓就會在一個國家里盛行起來;要是國君自己貪婪暴戾,那么一國的人也會跟著起來作亂了。國君所作所為的關鍵作用竟有這樣的重要。這就叫作一句話可以敗壞事業(yè),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安定國家。 堯、舜用仁政統(tǒng)率天下,于是人民就跟隨著仁愛;桀、紂以暴政統(tǒng)率治天下,那么人民也就跟他們不講仁愛。他們要人民從善的政令,與他們喜好暴虐的本性是相違背,于是人民不服從他們的政令。所以說,國君自己有了善的品德而后才能要求別人為善,自己身上沒有惡習而后才能去批評別人,使人改惡從善。如果自己不講恕道,卻去開導別人要講恕道,那是辦不到的事。 所以君主要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治好他的家庭。 所謂要使天下太平在于治理好國家,是因為國君尊敬老人,便會使孝敬之風在全國人民中興起;國君尊敬長輩,便會使敬長之風在全國人民中興起;國君憐愛孤幼,便會使全國人民照樣去做。所以,做國君應當做到推己及人,在道德上起示范的作用。 我憎惡上面的人以無禮待我,我就不能以無禮對待我下面的人;我憎惡下面的人以不忠誠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忠誠來侍奉我上面的人;我憎恨前面的人以不善待我,我就不能把不善加在我后面人的身上;我憎惡后面的人以不善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善施于我前面的人;我憎惡右邊的人以不善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善施于我左邊的人;我憎恨我左邊的人對我不善,我就不能以不善對待我右邊的人。這就是所說的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