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從溝通方式上看,要確定兩個人是否聊得來,還是需要充分去嘗試不同的聊天方式才能確定。如果只通過微信文字聊天這種方式來判斷,會把你們之間“聊得來”的可能性降到10%左右,你們的緣分也就少的可憐了。
一個3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薄澳菢幼鲇惺裁从??你又看不到我?!卑⒁袒貞f。“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blockquote>沒有回應,就是黑暗;有回應,就有了光。
語音的交流能帶給人安心,抵抗寂寞,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年輕人之間比較流行連麥睡覺,那怕是聽著對方的呼吸聲,也能夠安定自己的心神。
2、多見面聊天
一起出來吃飯、看電影,在這個過程中,聊天就是全方位,可以看到對方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信息,了解的概率就大很多。
這樣做能把判斷雙方是否“聊得來”的準確性提高到50%左右。
3、一起參加活動
多參加那些能夠讓人忘我、身心投入的活動,很容易提高彼此的感知度。
最容易讓人心動、歡喜的事情是,促發(fā)對“美好”的感知和賞析。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把全城的煙花都買了下來,準備放的時候,夏竹剛好趕到。一場讓人忘我的煙花盛宴中,讓吵架的夫妻停下來相擁,讓兩個愁悶喝酒中年男人相擁渾淚,讓王多魚和夏竹蠢然心動。
這種場合容易引發(fā)人心最深處的柔軟,觸及雙方的心靈。
能夠通這種相處去認識對方,我們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彼此是否“聊得來”。
相處是一個全方位的體驗,合適的方式固然重要,內容的交流卻是“聊得來”的核心。
在相親的認識初期,我們都會有一個心理定勢:心里會默默地不斷地驗證對方是否愛自己。
尤其對于女性而言,這個判斷顯得尤為草率,這是因為交流中包含著她們隱藏的溝通需要,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你說的話要有趣
我們常說,最好的情感,就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這樣的人生才不會無趣。
聊天中,如果對方經常把自己逗笑,讓自己感到好玩有意思,那就太好了。否則就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對方是一個無趣的人或者無聊的人。
一般而言,有這種需要的人,自己感到的生活大多是枯燥的,所以才需要對方是有趣的,這樣就可以帶給自己有趣的體驗。
其實,讓自己變得有趣,才是解開這道題的正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就相當于把自己快樂的權力交給了對方,勢必無法長久。
2、你要猜中我的心事
對于很多人而言,“猜中我的心事”意義是非常深遠。
他們會認為,做到這件事就意味著,你是關心我的,你是關注我的,你是重視我的,你是在意我的,你是喜歡我的,你是懂我的,你是理解我的。
當對方“猜不中我的心事”時,他們會認為,你是不愛我的,你是不關心我的,你是不理解我的……
把此作為“喜歡”的標準,是很多人無形之中會落入的感覺陷阱。
主動打破這種感覺陷阱,才能夠正常的交流,才能得到讓雙方都感覺舒服的“且以深情共白頭”。
3、你說的話對我要有啟發(fā)
很多人在找對象時,希望找一個聰明的人,這樣可以理解自己,幫助自己,在關鍵時候還能引領自己。
當工作中遇到問題了,對方可以給自己“萬能”的建議;當生活中遇到困難了,對方可以用聰明才智為自己化解;當靈魂里遇到困惑了,對方可以引導自己頓悟。
這樣來講,我們要找的,哪是伴侶,根本就是一個得道高僧嘛。
受到啟發(fā),是一種頓悟的體驗,有認知需要的人都會迷戀頓悟一剎那的心流體驗。
這種體驗的產生,是要伴隨著我們對生活、人生的持續(xù)“痛苦”的思考才會產生。
有價值的話題和內容,來自于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價值判斷產生的觀點和想法,不是默默地等待別人給自己的引領。
生活是一個全方位的體驗,相親是找到一個人進行兩人生活的開始,在開始之處,打破自己的交流慣性、思維習慣固然很難,但是不走出去,永遠無法開始。
大學讀書時,在社會心理學的課上,老師講過一句話:深入了解對方唯一途徑是持久而親密的接觸。
要做到持久而親密的接觸很難,因為我們需要克服很多心理預設。
這里剛好有一句破解心理預設的話,可以送給你:別人跟你想的不一樣,是你的預設崩了,而不是別人的人設崩了。
帶著自我覺察的感知,不斷的思考和突破,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經營好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