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宋初年的“富貴宰相”,晏殊一生可謂是順風(fēng)順?biāo)?,志得意滿,令無數(shù)失意文人羨慕不已。在北宋歷史上,晏殊聲名顯赫,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然而,對于后人來說,人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宰相職位,而是他的詞作。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多少人為之感嘆不已。 晏殊的詞作雅致含蓄,溫潤秀麗,如珠如玉,表現(xiàn)了詞人對周圍世界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十分耐人尋味。尤其是那些描寫愛情的詞作,動人心弦,讓人沉醉。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浪,也沒有經(jīng)歷過坎坷曲折的人,為何會有著如此深刻的情感體驗?或許只有“天賦”二字可以解釋得清。 正如他的這首經(jīng)典情詞《玉樓春》一樣,寫盡人世間的相思,詞尾是一句千古名句,愿你永遠都不要讀懂。全詞如下: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文人們都愛作婦人語。他們化身閨中少女和思婦,或傷春悲秋,七吖登樓凝望,或訴離恨,或唱相思,演繹出了一出了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愛情離歌。晏殊的這首《玉樓春 春恨》無疑是其中的佼佼之作,流傳千古,備受后人推崇。 整首詞一如它的題目“春恨”一樣,站在一個閨中人的角度,描寫了她的相思與哀愁。同時,也寄托了詞人自己的人生感悟:生命短促、聚散無常,繁華過后卻總是會更加落寞。做最后的一句千古名句“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運用夸張手法,寫盡人世間的相思,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shù)人。 上片寫景,情景交融。和很多其他同類題村的詞作一樣,作者以“樂景”襯哀情,將情人之間的分別放在了美麗的春天:楊柳依依,芳草綿綿,可是主人公卻要與情郎分別。分別后,她夜夜相思難眠,哀怨凄切。那三月的細雨,那五更的殘夢,那花下的寂寞,連同所有的相思都融化成一片,縹渺難尋,茫茫無際。 下片抒情,含蓄深婉。世間凡是經(jīng)歷過真摯愛情的人,都知道相思有多苦。于是,很多人都忍不住發(fā)出感嘆“多情還不如無情”。詞人故意正話反說,其實恰恰說明了主人公用情之深。她的相思就像暮春三月的雨一樣,化成了千萬縷,數(shù)也數(shù)不清,道也道不盡。 于是,詞人在詞作最后,替主人公發(fā)出了一聲長嘆“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天涯地角無窮無盡,是多么遙遠的一個空間距離呀。可是,人世間的相思卻比它還要遙遠,無窮無盡。無論那個人走到哪里,相思就跟隨到哪里,讓人備受煎熬。這樣的情感體驗,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呢?但愿我們永遠都不要懂。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