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 【清】袁枚 著 《隨園食單》是古代中國的一部烹飪著作。作者清代學(xué)者袁枚。作為一位美食家,袁枚是一位有豐富經(jīng)驗的烹飪學(xué)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chǎn)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qū)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shù),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dāng)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 《隨園食單》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隨園食單》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著去做,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實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作者介紹】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xué)評論家和美食家。 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xù)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江鮮單
鰣魚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魚之法便佳?;蚓褂糜图?,加清醬、酒釀亦佳。萬不可切成碎塊加雞湯煮,或去其背,專取肚皮,則真味全失矣。
黃魚切小塊,醬酒郁一個時辰。瀝干。入鍋爆炒兩面黃,加金華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滾。候鹵干色紅,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濃郁之妙。又一法,將黃魚拆碎人雞湯作羹,微用甜醬水、纖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黃魚亦系濃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班魚最嫩,剝皮去穢,分肝肉二種,以雞湯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鍋時加姜汁一大碗,蔥數(shù)莖,殺去腥氣。
煮黃魚二條,取肉去骨,加生鹽蛋四個,調(diào)碎,不拌入魚肉;起油鍋炮,下雞湯滾,將鹽蛋攪勻,加香蕈、蔥、姜汁、酒,吃時酌用醋。 雜牲單 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時有之之物。然制法不可不知。作《雜牲單》。
買牛肉法,先下各[食甫]定錢,湊取腿筋夾肉處,不精不肥。然后帶回家中,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極爛;再加秋油收湯。此太牢獨法治孤行者也,不可加加別物配搭。
牛舌最佳。去皮、撕膜、切片,入肉中同煨。亦有冬腌風(fēng)干者,隔年食之,極似好火腿。
煨羊蹄照煨豬蹄法,分紅、白二色。大抵用清醬煮紅,用鹽者白。山藥丁同煨。
將羊肚洗凈,煮爛切絲,用本湯煨之。加胡椒、醋俱可。北人炒法,南人不能如其脆。錢[王與]沙方伯家鍋燒羊肉極佳,將求其法。
羊肉切大塊,重五七斤者,鐵叉火上燒之。味果甘脆,宜惹宋仁宗認夜半之思也。 雜素菜單 菜有葷素,猶衣有表里也。富貴之人嗜素甚于嗜葷。作《素菜單》。
豆腐兩面去皮,每塊切成十六片,晾干用豬油熬清煙起才下豆腐,略灑鹽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蝦米一百二十個;如無大蝦米,用小蝦米三百個;先將蝦米滾泡一個時辰,秋油一小杯,再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用細蔥半寸許長,一百二十段,緩緩起鍋。
用嫩豆腐煮去豆氣,入雞湯,同鰒魚片滾數(shù)刻,加糟油、香蕈起鍋。雞汁須濃,魚片要薄。
用蕨菜不可愛惜,須盡去其枝葉,單取直根,洗凈煨爛,再用雞肉湯煨。必買矮弱者才肥。
煮爛山藥,切寸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秋油、酒、糖、瓜、姜,以色紅為度。
豆芽柔脆,余頗愛之。炒須熟爛。作料之味,才能融洽??膳溲喔C,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然以極賤而陪極貴,人多嗤之。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堯、舜耳。
茭白炒肉、炒雞俱可。切整段,醬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須切片,以寸為度,初出太細者無味。
青菜擇嫩者,筍炒之。夏日芥末拌,加微醋,可以醒胃。加火腿片,可以作湯。亦須現(xiàn)撥者才軟。
蘑菇不止作湯。炒食域佳。但口蘑最易藏沙,更易受霉,須藏之得法,制之得宜。雞腿蘑便易收拾,亦復(fù)討好。
松菌加口蘑炒最佳?;騿斡们镉团菔?,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鮮,可入燕窩作底墊,以其嫩也。
芋性柔膩,入葷入素俱可?;蚯兴樽鼬喐蜢腥?,或同豆腐加醬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選小芋子,入嫩雞煨湯,炒極!惜其制法未傳。大抵只用作料,不用水。
將腐皮泡軟,加秋油中、醋、蝦米拌之,宜于夏日。蔣侍郎家入海參用,頗妙。加紫菜、蝦肉作湯,亦相宜?;蛴媚⒐健⒐S煨清湯,亦佳。以爛為度。蕪湖敬和尚,將腐皮卷筒切段,油中微炙,入蘑菇煨爛,極佳。不可加雞湯。
蕪湖大庵和尚,洗凈雞腿,蘑菇去沙,加秋油、酒炒熟,盛盤宴客,甚佳。
用熟豬油炒蘿卜,加蝦米煨之,以極熟為度。臨起加蔥花,色如琥珀。 點心菜 梁昭明以點心為小食,鄭傪嫂勸叔且點心,由來舊矣。作《點心單》。
大鰻一條蒸爛,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雞湯清揉之搟成面皮,小刀劃成細條,入雞汁、火腿汁、蘑菇汁滾。
將細面下湯瀝干,放碗中,用雞肉、香蕈濃鹵,臨吃,各自取瓢加上。
干面用冷水調(diào),不可多,揉搟薄后,卷攏再搟薄了,用豬油、白糖鋪勻,再卷攏搟成薄餅,用豬油熯黃。如要鹽的,用蔥椒鹽亦可。
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家人如其法為之,卒不能及,不知何故。秦人制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發(fā)。蔥亦如之。豬羊并用,號曰“西餅”。
楊參戎家制饅頭,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層。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揚州得半,常州、無錫亦得其半。
熬粗茶汁,炒面兌入,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奶皮亦可。
蘿卜刨絲滾熟,去臭氣,微干,加蔥醬拌之,放粉團中作餡,再用麻油灼之。湯滾亦可。春圃方伯家制蘿卜餅,叩兒學(xué)會,可照此法作韭菜餅、野雞餅試之。
用純糯粉拌脂油,放盤中蒸熟,加冰糖捶碎,入粉中蒸好,用刀切開。
蒸糯飯搗爛,用芝麻屑加糖為餡,打成一餅,再切方塊。
煮栗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
蒸糕為飯,以木印印之,如小珙璧狀,入鐵架熯之,微用油,方不粘架。
杭州金團,鑿木為桃、杏、元寶之狀,和粉搦成,入木印中便成。其餡不拘葷素。
藕須貫米加糖自煮,并湯極佳。外賣者多用灰水,味變,不可食也。余性愛食嫩藕,雖軟熟而以齒決,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無味矣。
新出之栗,爛煮之,有松子仁香。廚人不肯煨爛,故金陵人有終身不知其味者。新菱亦然。金陵人待其老方食故也。
南殊鍋巴,薄如綿紙,以油炙之,微加白糖,上口極脆。金陵人制之最精,號“白云片”。
以純糯粉作糕,分作三層;一層粉,一層豬油白糖,夾好蒸之,蒸熟切開。蘇州人法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