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徐娥。 還記得小壁虎找尾巴的課文嗎?動物都有的一種能力——自愈。 從成年人的角度而言,這是一項最了不起的能力;從孩子成長的角度而言,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正的能力,要敢于放手,給他們試錯、糾錯和進步的空間和機會。 生活能治愈的,都是那些能自愈的人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也或多或少會遭受來自生活的打擊。只是有人背負傷痕潦倒一生,而有些人,卻能勇敢面對過去斷舍離,讓傷痕開出美麗的花。 日子不是老盯著傷心事盯出來的,是昂首挺胸朝著朝陽一步步走出來的。 可以回頭看,但一定要往前走。把萬千哭鬧留在身后,雷霆過后,自有晴天。 你可以短暫歇息,但不要停止奔跑。 人生,少的是如意和幸福,多的是辛苦和磨難。 逆境時不悲觀沉淪,而是默默自愈的人,漸漸地都活成了生活的強者。 最能體現(xiàn)生命波瀾壯闊的,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逆境時的堅韌。 風來,隨風飄搖而不屈心中之志;雨來,就當對靈魂的洗禮,等待時機涅槃重生。 人生境遇無常,遇到困難是裹足不前還是歷劫重生,全在我們自己的選擇。 1.沉住氣,慢慢把事情做好。 越是兵荒馬亂,越要沉靜內(nèi)心。當陰霾的日子逐漸過去,和煦的風會再次吹拂大地,帶來蓬勃的生機。 2.能扛事兒,把苦難看作修行和體驗。 這世界,很多東西都是守恒的。想要得到,必須有所付出,你相比別人走得更遠,就一定要比別人更能扛事兒。 你我皆凡人,沒有金手指,不可能點石成金、一生順遂。但生活終會逼著你自愈,逼著你前進,逼著你無所畏懼。 生活本就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扛下去,熬出來,一往無前。 相信愛與自由,相信孩子會自愈 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一: 家里的老人強制給孩子喂飯,孩子一邊跑老人一邊追。孩子甚至一邊吃一邊掉眼淚。老人想盡一切辦法把飯塞進孩子的嘴巴,甚至會在他哭到嘴巴張大的時候。 事實是,如果家庭經(jīng)常強制孩子吃飯,孩子不會因此變得更加健康,而是感受到“吃飯就是痛苦”。 場景二: 媽媽盯著孩子寫作業(yè)。幾個小時,不斷糾錯、指責,最后孩子被逼得崩潰,最后媽媽也崩潰。 當你經(jīng)常盯著孩子寫作業(yè),孩子不會有自動學習的動力,只會感受到“寫作業(yè)就是痛苦”。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分一秒都是煎熬。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在強烈地逼迫下,孩子在長大以后就會以叛逆、厭學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場景三: 每結(jié)交一個朋友,媽媽都能找到那個朋友的電話甚至朋友父母的電話。 一旦找不到她,或晚回家一會兒,媽媽就要挨個給朋友或朋友的父母打電話,甚至會暗示對方,不要帶壞自己的女兒。 孩子會感覺,不管自己在什么地方,媽媽都能成功地潛入進去。 這會讓孩子非??謶?,逃避和別人的交往。 真相是: 1.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當然有一些特例,大多數(shù)孩子是餓不著的。他餓了,要么會要東西吃,要么會自己翻箱倒柜自己找東西吃。 一個孩子如果不知道饑餓的感覺,很難激發(fā)出生命的本能和欲望。 2.做作業(yè)、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自動發(fā)展出榮譽感和自尊心。 要讓他自己實實在在地去體會社會規(guī)則,而不是父母越俎代庖,為了不讓孩子被批評而導致親子關(guān)系的惡化,同時對孩子自驅(qū)力是一種破壞,百害無一利。 3.孩子自己會辨別善惡好壞真假,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判斷標準,才是真正地長大。 越早完成和父母分離的孩子,越能發(fā)展出自我和獨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