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味苦,平,無毒。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根,作湯,益氣,止 渴,補虛,下氣。汁,治風痙。實,通神明,輕身,益氣。 注解: 1、竹葉:苦平,解熱,祛痰,止渴,鎮(zhèn)靜藥。 2、主四散,消散肌肉里的熱。解熱、祛痰、止咳、鎮(zhèn)靜、止消渴,專門治痰熱,懷孕中間的熱。 3、口渴很重:竹葉3錢,天花粉5錢,生津葛根,生氣升麻。竹茹治一些的熱。 4、味甘、淡,性寒。歸心、肺、胃經。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臨床以鮮用效佳,名稱竹葉。 入經絡:手太陰肺經 應用方劑: 竹葉湯、竹葉石膏湯 主治: 竹葉為解熱,祛痰,止渴,鎮(zhèn)靜藥,止消喝,熱狂煩悶及小兒警癇。壓丹石毒。 藥性: 味苦性平 禁忌: 寒癥忌用。 引述: 【別錄】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甄權】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壓丹石毒。 【大明】消痰,治狂熱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風,頭痛,止驚悸,溫痔煩悶,妊婦 頭旋倒地,小兒驚癇天吊。 【容川】因葉在四旁,則主四散,故能清肌中之熱,竹茹象人之筋脈,則清脈絡之熱以和血, 秉天水之寒氣,故治一切熱。 應用與比較: 1、竹葉石膏湯與麥門冬湯: (1)胸滿,氣逆喘咳,虛里跳動,少氣欲吐,腹中軟弱,背上不舒,動氣亢劇,脈見虛數,午后暮前潮熱,五心煩熱,渴欲飲水,虛羸肉脫,肌膚枯燥者,為竹葉石膏湯之證。 (2)似竹葉石膏湯證,而無煩渴,且兼痰濕犯肺,咳嗽痰粘難咯,咽喉不通暢,聲音不利,或聲啞不出(此乃虛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其腹狀,腹?jié)M累及上腹,氣逆上沖、少腹柔軟,為麥門冬湯之證。 2、竹葉石膏湯乃白虎湯加人參去知母加竹葉、半夏、麥冬而成,有祛痰止咳、除煩潤燥、養(yǎng)陰降逆之功。 (1)白虎湯為表解入里、邪氣于心中而見熱狀,所有癥狀為邪氣盛實而無虛象。 (2)竹葉石膏湯乃大熱已去、余熱未盡、正氣未復,肉脫虛羸,余熱尚存,病在心胃,急迫氣逆,呼吸不續(xù)、氣沖欲吐而少氣,發(fā)為煩熱氣逆之證。 3、飲水:虛熱的人喜歡喝熱的,實熱的人喜歡喝冰的; 臉紅:虛熱的臉紅是粉紅的,沒有什么光亮的,實熱的臉紅是赤紅的,很亮。 治療:虛熱是竹葉湯,實熱是要白虎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神農本草介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