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地開光琺瑯彩花卉圖碗】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內(nèi)壁施透明釉,外壁黃地開光畫琺瑯彩裝飾。黃地上繪4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nèi)以松石綠釉為地,各繪一幅折枝牡丹、菊花圖。開光外留白位置繪折枝蓮花紋飾。外底施透明釉,署紅料彩楷體“康熙御制”四字雙行款外圍紅料彩雙方欄款。 此碗以黃色為地,紋飾工整細膩,色彩鮮艷奪目,展現(xiàn)出這一時期宮廷用高等級畫琺瑯瓷器的面貌。 【2、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碗敞口,弧壁,圈足,外壁以琺瑯彩裝飾,一側繪雉雞牡丹圖,畫面中心描繪一雄雉雞,在山石牡丹叢中尋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絨光如絹,絢爛奪目。雉雞的頭頸為橙黃色,背部為藍、綠相間,腹、腿部為鐵紅色,尾羽赭褐色。周圍的山石花草以粉紅、藕荷、杏黃、淡黃、水綠等嬌嫩顏色相襯托,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筆花鳥畫。另一側配墨彩五言行書體詩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繡云”。詩句取自唐代詩人韓琮《牡丹》詩。句首、句尾有胭脂水閑章“佳麗”及“金成”、“旭映”。圈足,外底署有藍料正楷“雍正年制”宋槧體四字雙行款,外圍雙方框,框線內(nèi)淺外深。 琺瑯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燒造成功,雍正時得到極大發(fā)展,自乾隆以后衰落。雖然僅存七十余年,但將中國古代彩瓷發(fā)展到頂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絕倫,聞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胎體極薄,屬于半脫胎,內(nèi)外底釉潔白如雪,瑩潤如玉。畫面集詩、書、畫于一體,紋飾色彩鮮艷,工筆細膩。為雍正朝琺瑯彩代表作品之一。 【3、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瓶體雙身連體式、洗口、束頸、溜肩、圓鼓腹、下腹內(nèi)收、圈足微外撇。附蓋,蓋鈕、邊及口均涂金彩。瓶里和足內(nèi)施豆青釉。瓶外通體以藍紫兩色為主體進行彩繪,左右兩邊由蓋至足色彩相互交錯,并使用軋道工藝,其上繪黃、白、綠、紅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款。 此瓶設計精巧,造型秀美,在軋道色地上繪花卉圖案展現(xiàn)出了銅胎畫琺瑯之效果。 【4、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瓶口呈蒜頭狀、長頸、溜肩、碩腹、圈足。瓶內(nèi)壁及圈足內(nèi)施綠釉。通體以金彩繪錦紋為地,其上以琺瑯彩繪各式纏枝花卉,色彩艷麗??凇⒆?、頸部飾以多道金彩,愈顯金碧輝煌,華貴典雅。外底雙方框內(nèi)署藍料彩篆書“乾隆年制”印章款。 乾隆帝對琺瑯彩瓷器珍愛有加,琺瑯彩瓷器的燒制數(shù)量超過康、雍兩朝,且造型更加豐富,僅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聯(lián)瓶、葫蘆瓶、雙耳瓶等,茶壺、方盒、盤、碗等器皿的數(shù)量與樣式都明顯增多。宮中內(nèi)務府琺瑯作人才濟濟,分工更加具體,畫師有專工花鳥魚蟲的余省、擅長人物花卉的金廷標等。工藝制作更加精細,正如《陶雅》所稱:“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于鬼斧神工?!?/span> 【5、琺瑯彩花卉紋瓶】瓶小口、短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琺瑯彩料繪月季、天竹、臘梅、蘭花、山石圖案。肩部空白處以墨彩題“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詩兩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為“佳麗”,下首為“金成”、“旭映”。外底藍料彩雙方欄內(nèi)“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 此瓶造型端莊秀美,胎體輕薄細膩,以紅、黃、綠、粉、藍等色繪姹紫嫣紅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顯得嬌艷嫵媚,栩栩如生。畫面布局承中國繪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傳統(tǒng),頗具藝術感染力。 【4、乾隆款胭脂紅彩山水圖瓶】? |
|
來自: 馱夫 > 《清瓷、(民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