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靜,天地間即無可映之物象;心不靜,人世間便無可成之事功。 生命的枯榮成敗,實際上都是內(nèi)在心靈的跌宕演繹,而制心調(diào)習的方法,單一個靜字就可以達到旋乾轉坤的目的。 “靜”是萬物的最初狀態(tài),所以佛家有道是“靜能生慧,慧生萬法”。 “靜”是萬物的最終歸宿,故道家老子有言“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歸根,就是回歸到自身的命定狀態(tài)。 我們常常講一個人若是在人生的苦旅中認識到前路茫茫,無處安放靈魂的時候,要懂得找回自己的初心,其意思就是提醒自己當忙里偷閑,適時地回歸到生命的“靜”態(tài),重新激活人生之源頭動力。 心本自靜,只是被私欲雜念所擾;心本自明,只是被成住壞空所遮。 一杯濁水放在桌上,不要去攪動它,杯里面的水就會慢慢變得清澈見底。 對于如何澄心靜慮,方法也是一樣的,各種雜念來了,不要去管它們,讓它們來去自由,作為主體的你,只需老老實實地看著這些念頭隨起隨落。 這就是讓我們的心思念想得到凈化的訣竅,心靈只能被得到凈化,而不能讓它流入死寂狀態(tài)。 真可謂“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內(nèi)在靈性如死灰般的枯竭,心死了,一切一切的存在都沒有任何意義了。 所以,我們在練習把平日里那顆放縱的心靈收回來的時候,萬不可像拴著一頭野馬一樣死死地將其捆在柱子上,而是要訓練它來去自如,跑得再遠也知道來時的路,能夠很自覺地回到馬廄中。 收回雜念,首先是要看清楚其從何地方生起,而后才會令其找到回落的路徑,緣起緣落間,心態(tài)自然而然變得恬適舒暢,而我們的心靈便得到了凈化。 靜心,不是專指靜坐禪定后的心性調(diào)伏,靜中求得靜,是為假靜,這樣的靜遇事便亂。如同蛇蟻,一點風吹草動即會驚慌失措,不知何往。 動中求得靜方為真靜。這樣的靜如同平靜的湖面,倒映著萬物,亦可包容一切,物來即照,物去不留。 行住坐臥,皆是靜心的演練場所,當內(nèi)定的工夫到了某種程度,便要學會忘掉“靜心”本身,免得又落入另外一個執(zhí)境。 然而,凡心想要一步達到如此境界,實屬難上加難,所以應該不急不躁地慢慢練習,萬不可拔苗助長,否則就是在執(zhí)著于靜,那么靜就會離你越來越遠。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你要先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到你自己的呼吸之上,控制呼吸,讓其緩慢運作。多練習幾次,你將找到適合你的最佳方法。 等到熟練了之后,就可以開始“觀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