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這一神秘而無形的存在,無疑具有多重的魔力。有時,我們覺得它如流水悠長,讓人有充裕的時光去實現(xiàn)心中無數(shù)的夢想,仿佛身心皆未陷入老年之痕。然而,有時,我們卻又會被它的短暫和快速所震驚,甚至在其疾馳之間,我們還來不及揮手道別。 當人們步入暮年,回望過往,或許會充滿欣慰,或許會有無盡的悔恨,或許會無所畏懼,或許會無法忍受種種情感的混雜。歷史上的大文豪們在審視自己的一生時,又是如何描述他們的生活和感慨呢? 陶淵明生于末世,因不能忍受當時的政治腐敗與黑暗,而選擇了歸隱田園。他的選擇,不僅成就了他的后世之名,更給無數(shù)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他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strong>他對物質(zhì)生活淡然處之,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只守自己的熱愛,坦然面對生活的滄桑。 杜甫,人稱詩圣,他在晚年寫下了《旅夜書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strong>描繪的是人生無盡的奔波、努力,最終得到的卻往往是歲月的流逝和無奈的嘆息。即使國家破敗,山河依舊,我們?nèi)耘f像一只在宇宙中孤獨飄蕩的沙鷗,無依無靠。 又讓我們看看大文豪蘇軾,他對自己的一生又有何感想呢?我們知道,蘇軾一生屢遭貶謫,直到晚年才得到朝廷的赦免,從海南返回。在回程中,他在鎮(zhèn)江金山寺看到了老友李公麟為他畫的肖像,這讓他感慨萬分。在畫像上,他揮筆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深深感慨。不幸的是,僅僅在寫下這首詩的兩個月后,蘇軾便在常州去世了。他的人生,充滿了無常與唏噓,而他的詩,也成為他對人生的最后感慨。讓我們一起品讀他的這首詩,感受他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自題金山畫像》 [宋] 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以自諷的口吻描述了其人生中的飄浮不定,面對自己的畫像,慨嘆現(xiàn)在的日子和過去的歲月。他的生活充滿了感慨,今日他已經(jīng)漂泊了半生,似乎已經(jīng)感到疲倦。因此,在這首詩中,乍一看起來有些語言的凄涼,卻又蘊含著言盡而意無窮的深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strong>這里蘇軾用“已灰之木”和“不系之舟”兩個典故描述了自己的內(nèi)心狀態(tài),這兩個詞語源于《莊子》。他用“心如死灰”這樣的話語,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貶低,如果別人用這樣的詞語形容你,可能還會引起不快。然而,在莊子的哲學(xué)里,這實際上是一種境界的體現(xiàn)。 因此,我們可能理解為,當我們達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時,我們不再被欲望所束縛,內(nèi)心變得更平和,從而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這可能是莊子哲學(xué)中的“道”,一種修行成果。因此,這里的“心如死灰”應(yīng)該更多的包含了一種“心境平靜”的意味。蘇軾經(jīng)歷了大半生,或許就像莊子在《逍遙游》中所描述的那樣,無所依憑,自由自在?;蛟S已經(jīng)達到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tài)。因此,他的內(nèi)心不再因外部事物而波動,忘卻是非,內(nèi)心返璞歸真,簡單明凈的像個孩子一樣。 對于“不系之舟”,則是形容蘇軾在宦海中沉浮的狀態(tài),猶如一艘在江河湖海中漂泊的孤舟。即使風浪再大,也不會傾覆,更不會后退。超然物外,摒棄虛名浮利,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人生的風浪。他多次被貶,流放之地一次比一次偏僻,但他始終能在苦難中找到希望,在困難中尋找生活的意義。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trong>這兩句詩名氣很大,你問我一生中干了什么大事,那我就跟你好好說說,我干了幾件事,第一件大事是被貶到黃州,第二件大事是被貶到惠州,第三件大事是被貶到儋州。話里有些悲憤,但實際上,這三個地方也的確是他鳳凰涅槃之地。 先來說黃州,黃州位于湖北東部。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的影響,被貶到了這里。對蘇軾來說,這是他事業(yè)的滑鐵盧,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他初到黃州的時候,情緒低落,感到抑郁、痛苦。他的眼中充滿了凄涼的風和冷酷的雨,他的夜晚充滿了愁苦,無法入睡。他甚至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句子。然而,后來,他和生活和解了。他有空的時候會閱讀大量的佛經(jīng)。從此開始,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也在改變,他寫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的句子。他也研究吃的,心滿意足的換著花樣吃黃州豬肉,他的內(nèi)心更加強大、也更篤定了。 再說惠州,此地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元祐年間,新黨的權(quán)威在朝政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他們賦予蘇軾一個“譏刺先朝”的標簽。因此,蘇軾被派駐到了惠州?,F(xiàn)在提及惠州,人們可能會立刻聯(lián)想到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那只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在蘇軾駐足的那個時期,惠州的瘴氣肆虐,毒蟲橫行,但蘇軾并未因此屈服。在這片屬于亞熱帶的土地上,諸多物種讓東坡感到新奇,如甘蔗、荔枝、香蕉等等。他的生活并未因被貶而顯得無趣乏味。他抽空品檀香、嘗酒、靜坐,寫出詩篇。他還創(chuàng)制了一些新的菜式,如烤羊脊、燒鰻魚等。他對惠州城的建設(shè)也懷有深深的關(guān)心,曾與太守和縣令合作,在惠州建設(shè)了兩座橋。他甚至把自己在黃州發(fā)明的“浮馬”引進了廣闊的嶺南,使得農(nóng)民們不必再疲憊地彎腰插秧。 至于儋州,位于海南島。在蘇軾的描述中,“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可以說生活條件是艱苦的。在北宋時期,被流放到這樣的地方,對許多人來說無異于是“被判死刑”。旅途遙遠,去的人都不知道是否還能夠返回。然而,蘇東坡經(jīng)歷了生活的種種風雨,因此他以樂觀的態(tài)度說,來到儋州,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仿佛他本就應(yīng)該是儋州人,只是曾經(jīng)在西蜀做了一段時間的寄居者。儋州缺醫(yī)少藥,蘇軾于是親自研究中醫(yī),上山采藥,為當?shù)氐陌傩罩尾 ?/span> 誠然,他在這些被貶謫之地,找到的是內(nèi)心的堅強和安寧,他仿佛永遠無法被打倒,始終灑脫不羈,認真生活,不入俗流。設(shè)想一下,如果我們坦誠地問自己,一生中最有記憶點、最覺得自豪的時光,我相信可能沒有太多人會用自己遭遇挫折、失意和落魄的時刻來評述自己的一生。然而,心胸開闊、充滿自信的蘇東坡卻可以這么做。 歷經(jīng)滄桑的他,回想起這一生的壯志未酬,或許也會有遺憾和不甘。但當談及這輩子的功業(yè)建樹,他依然平靜地回答說:“黃州、惠州、儋州”。在他生命中的這三個被貶之地,本應(yīng)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傷心地,但蘇軾卻把世界、把人生也把自己看得更清明了。 雖然身處逆境,蘇東坡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對待世界,將貧乏的生活過得情趣盎然,把人性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貶謫的歲月里,他開拓了宋詞的題材和境界;他以墨竹為代表,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文人畫;他還自創(chuàng)美食,發(fā)明了東坡肉等等美食;他在北邊之地興修水利、鑿渠修橋,還廣辦私學(xué)傳播文化??芍^是文化藝術(shù)和實踐技能的全能大師,他踏踏實實的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為所在之地的百姓做點實事,我想這是最可貴的。一個人老了,能夠有這樣踏踏實實的回憶,哪怕仕途上有點遺憾,其實內(nèi)心也應(yīng)該是充盈的、安慰的。 有句名言:說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蘇東坡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生而為人,免不了身處逆境,我們的身體可以受折磨,但精神世界的愉悅和富足是誰也奪不走的?;蛟S讀他的這首詞,能夠提醒我們,我們也應(yīng)該像蘇東坡一樣,在遭遇困難和磨難時,保持堅強的心態(tài),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越是艱難困苦,越要溫柔倔強地面對生活,在塵埃之中盛放最美的花朵。 好的,今天關(guān)于蘇軾人生最后階段的這首《自題金山畫像》就和您聊到這里了,我是寧曦,我們下期見! 本文為《致遠書香》視頻文案,歡迎在評論區(qū)觀看視頻講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