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來松更綠 霜降月彌輝——唐代詠霜降詩賞析川 雪霜降,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八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10月23—24日交節(jié)。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jié)氣的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xiàn),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jié)令。 霜降時節(jié),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節(jié)氣后,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霜降”節(jié)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jié)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jié)而成。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xiàn)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xiàn)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xiàn)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jié)?!八怠惫?jié)氣與“降霜”無關(guān),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古人認為霜降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寒冬將至,豺狼將獵得之獸備好,如人祭祀天地,極有越冬的儀式感。二候:草木黃落。霜降時,北雁南飛,黃葉滿地,寂冷寒秋。三候:蟄蟲咸俯。蟄蟲臥于洞穴之中,俯身冬藏,進入冬眠狀態(tài),以備越冬。 霜降節(jié)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jié)令的雅事。 中唐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描繪了霜降時節(jié)寥廓霜天凄冷又壯觀的景色,及動植物的物候特征,抒發(fā)了悲秋思鄉(xiāng)的情懷: 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xiāng)。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元稹是中唐丞相,他刊行的二十四節(jié)氣詩,以詩的方式描寫節(jié)氣的物候,將古老的節(jié)氣知識和實際景象相結(jié)合,彌補唐朝歷法的不足,是中唐時代非常流行的家常節(jié)氣詩集。上世紀七十年代邊疆出土的兩種手抄本,印證了這組節(jié)氣詩在當時的廣泛流傳。人們在詩里,感受節(jié)氣,消除旅途的寂寞,回憶家鄉(xiāng),增長知識,陶冶身心。 頷聯(lián)“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祭月”這里指霜降物候之“豺乃祭獸”現(xiàn)象。這句話的意思是野外的豺狼陳列獵物,仿佛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純潔的菊花恰好遇到了重陽佳節(jié)。這句寫了霜降的第一候“豺乃祭獸”,意思是在此節(jié)氣時豺狼開始捕捉獵物,多了的食物就堆在哪里,看起來像是祭獸。 頸聯(lián)“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xiāng)”, 這句寫了霜降的二候“草木黃落”。意思是秋天過去草地都枯了,樹葉飄落,樹木也都黃了。氣候漸漸寒冷,冬天馬上就要來到。這句意思很明顯,秋天的景色,稀疏的草木,令人悲傷;鴻雁的鳴叫,遙遠的故鄉(xiāng),令人追憶。這里雖然沒有寫到霜降三候“蜇蟲咸俯”,但是我們看鴻雁的鳴叫,風卷云清,鳥蟲躲藏,就知道冬天不遠了。 尾聯(lián)“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這句話有一些夸張的成分了,是說,誰會知道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惆悵去除殆盡呢。就跟曹操說的一樣:“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保ā抖谈栊小罚?秋天這悲傷的情緒四散蔓延,無所排解,唯有飲酒,一醉解千愁吧。 此詩一開篇詩人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寥廓霜天凄冷又壯觀的景色。接著,詩人筆觸所到之處有在入冬前忙著覓食的小動物,有傲霜盛放的菊花;再然后是蒼茫秋色中的日漸稀疏的樹木,是哀鴻悲鳴中的思鄉(xiāng)之情。至此,秋天的肅殺、秋日的寂寥、以及詩人面對季節(jié)更替的悵然和思鄉(xiāng)之情,被渲染得淋漓盡致?!按饲闊o計可消除”,唯有借酒澆愁吧,“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幾乎就是脫口而出。在這里“亡”的不是百秋,而是詩人在深秋霜降時節(jié)的一腔愁緒。 元稹的好朋友、中唐詩人白居易,在《歲晚》中,描繪了霜降時節(ji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坦然面對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xiāng)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書請求皇帝追查兇手,結(jié)果遭到朝官的彈劾,被扣上了一個越級議事的帽子。之后,他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歲晚》就寫出了他被貶五年后的心態(tài)變化。 詩一開始,詩人描繪了秋天霜降節(jié)氣的獨特景象。霜降之后,萬物肅靜,河水不再四處奔流,而是回歸到深壑之中。樹葉也會被秋風吹落到山澗里。即將歲暮,大自然的一切即將調(diào)養(yǎng)生息,趨于平靜,萬物也周而復始回歸到最初的樣子。 接下來,詩人開始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已是年暮之人,卻依然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五年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自己始終一個人孤獨地活著,何時才能重返故鄉(xiāng)呢?何時才能再見到家鄉(xiāng)的親人?此時在詩人的心中沒有答案。只好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趁著沒有人的時候,悄悄地自言自語。 有的時候,長時間身在一種環(huán)境中,時間久了,似乎也就適應了。詩人覺得,每個人的命運,老天早有安排,既然無法與天抗爭,不如順其自然,快樂而祥和地過好每一天。 白居易的這首詩,不僅描寫了秋天霜降時節(jié)獨有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向我們表達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就是他在思鄉(xiāng)之余,那種糾結(jié)的心態(tài)。他五年沒有回家,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同時,也是在盼著再度回到唐朝政治的中心。然而,他知道自己思念沒有用。能不能回去,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于是,他覺得自己應該認命。進而開始勸說自己:回去有什么好呢?回去以后,朝堂還是那個朝堂。朝堂里的人還是原來那一班面目可憎的人。當時的他,還沒有完全放棄“兼濟天下”的理想。他那種思想,和朝中渾渾噩噩的那一群人,格格不入,他又何必回去自找麻煩! 中唐詩人賈島的《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感謝丞相寒前賜衣,表達了自己的心志和狀態(tài): 長江飛鳥外,主簿跨驢歸。 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來松更綠,霜降月彌輝。 即日調(diào)殷鼎,朝分是與非。 賈島早年家貧,出家為僧。正是這種寒苦,使得他反而在寒苦的生活中產(chǎn)生了詩的清麗。 這點很難得,因為他代表的是過清貧生活的人的世界。然而他優(yōu)秀在,用詩來過濾苦難,升華生活。雖然屢中進士不第,但是他還是在中晚年得到了四川長江縣一個文書主簿的位置。這種略微可以糊口的生活,反而讓他把更多精力投入沉浸創(chuàng)作,而絕對不是趨炎附勢。不過正是由于他的清正,很快這個地方做不下去,要被調(diào)往其他地方。 此時富貴高官令狐绹丞相體恤下吏,特地給下層官僚分發(fā)過冬的寒衣。而賈島即將離任,調(diào)往其他地方,但是也獲得了這份福利。 于是,身為小官吏的賈島不卑不亢,寫了這首詩。 詩中說:我在長江飛鳥盡的季節(jié),得到了離開這里的調(diào)令,打算騎著破驢離開。然而忽然接到了丞相賜給秋冬厚衣的獎勵。 詩人感嘆道:這樣的季節(jié),是寒冷來臨的時候。大雪即將覆蓋青松,但是青松在雪里更加的青翠。霜降時節(jié)的寒冷,讓月亮的光輝更加皎潔。 希望大人你朝堂之上,善于調(diào)和天下,辨別人間是非。 這是一首謝詩,表達對丞相賜予衣裳的感謝,但僅僅只是感謝。但是美在這一聯(lián):“雪來松更綠,霜降月彌輝?!?/span> 這當然不是吹捧令狐绹的,而是說自己的心志和狀態(tài)。 已經(jīng)夠冷的了,連主簿這個位置也失去了。然而無所謂。從極寒的身世成長出來的賈島,別有傲骨,人生之冷,他習慣并咀嚼著。 不過就是風霜雨雪吧,我看到的是雪中松樹,霜降中明麗的月色。 此時賈島已經(jīng)六十歲了。對于人生的起伏,他看得很開。 但也是因為這首詩,打動了令狐绹,不久之后,將他提升到了普州司倉參軍這樣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上。因為賈島沒有進士功名,這大概是令狐绹能夠盡力給他安排的最好的位置,讓他安度晚年。 他的詩,有一種骨骼清奇的美。相信他的人,也值得托付和信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