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接診中見過太多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他們有的查出肝硬化,剛開始由于癥狀不明顯,沒有重視,也沒有進行針對性治療,導致現在出現大便發(fā)黑、進食后吐血的情況。 肝硬化的形成是因為身體各種慢性肝病反復損傷的結果,中醫(yī)沒有肝硬化、肝硬化腹水這一說,肝硬化腹水在中醫(yī)上叫“臌脹”,多因肝病日久、正邪相爭、肝氣虛衰、脈絡不通、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失蒸化、三焦水道不利,停聚腹中,形成臌脹。 臌脹的病機: 臌脹病位在肝脾腎三焦,與肺相關。病理因素上,氣虛血瘀貫穿氣滯、血瘀、水裹、痰結各有偏重。從陰陽上,劃分為陰虛型和陽虛型臌脹,臨床上以陽虛型臌脹多見。 來看一則案例: 患者余某、男、67 歲,乙肝肝硬化 8 年,腹脹大、尿少半年多。所以來找我想通過中藥調理。主訴來診。 現癥見 : 腹脹大、食后加重、按之如囊裹水、尿少、乏力、怕冷、納少、大便稀,每日 2-3 次,睡眠差。脈沉弦細、舌質淡胖、苔薄白。移動性濁音陽性,雙下肢無水腫。肝功基本正常。腹部 B 超、中量腹水。 我給他開方 : 茯苓、干姜、生白術、澤瀉、桂枝、豬苓、黃芪、附子、大腹皮、懷牛膝、丹參、冬瓜皮、車前子、雞內金。服藥十四劑,癥狀緩解,腹部B超微量腹水。后以此方加減 10 劑,腹水消退,以六君子湯加味善后,追訪3月,腹水未見反復。 按語:陽虛型臌脹證候上大體有畏寒喜暖、大便稀、舌質淡、苔不燥、脈弦、沉、緊、弱等特點。所以方中用到白術健脾利濕、益土制水;豬苓滲濕、通調水道;澤瀉甘咸,入腎膀胱,利水去濁,通利水道,以上諸藥合用健脾利濕、利水去濁,專攻肝硬化腹水。 |
|
來自: 新用戶5616Y0eR >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