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位于長江中游,這里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土肥美、物產(chǎn)豐厚,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山水環(huán)境以及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了湖北人與生俱來的靈氣與品質(zhì),也涵養(yǎng)出獨具一方特色的湖北味道。 尋味湖北,17城各有不同的味道!我們選取了每個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3樣美食,介紹給大家,本篇為上篇,包含了武漢都市圈的 武漢、黃石、咸寧、黃岡、孝感、鄂州、仙桃、天門、潛江九市。 武 漢 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 熱干面是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更是一種武漢特有的“過早”情懷。2014年2月,武漢正式申報熱干面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熱干面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和文化的兼容并蓄,細膩而粗獷,是荊楚民俗和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圖/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漢夏天氣溫高、跨時長,長期以來人們在面條中加入食用堿以防變質(zhì),這就是熱干面的前身—切面。清朝《漢口竹枝詞》就有記載:“三天過早異平常,一頓狼餐飯可忘。切面豆絲干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20世紀(jì)初,食販李包延續(xù)前人切面做法,將面煮熟、瀝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風(fēng)味獨特的熱干面。 排骨藕湯 圖/新楚記 一大鍋銚子煨著藕湯,小火慢燉兩小時以上,熬到排骨軟爛,油花輕飄,蓮藕的香氣撲面而來……這是武漢人根植于味覺的記憶,在時光的醞釀中愈發(fā)溫暖醇香。 俗話說“老銚子煨湯,越煨越香?!便撟屿械呐簻抛钫?,用久了的銚子內(nèi)壁會結(jié)一層厚厚的油,既能保溫又能保持味道不散。 圖/一部手機游武昌 蓮藕與排骨,在焦黑的銚子里一見如故,溫吞轉(zhuǎn)化。煨的時間越長,蓮藕越面,排骨越酥。待湯熬到七八成,再撒上胡椒、鹽、蔥花,讓它們一起煮得咕嘟咕嘟冒泡,飄出濃香的白霧。一碗排骨藕湯端到桌前,聞著就讓人口水直咽。咬一口軟糯的藕,能拖出長長細絲;嘬一嘬熟爛的排骨,鮮味溢滿舌尖;再喝一口藕湯,清亮鮮甜的滋味在唇齒間蔓延。 精武鴨脖 圖/精武鴨脖 武漢有條路叫精武路,這條原本不起眼的小巷子,因為鹵鴨脖而名揚四方,現(xiàn)在是著名的鴨脖子一條街,輝煌時門庭若市,排隊能排一條街。精武鴨脖不很麻不很甜,傳統(tǒng)的干辣味道是武漢本地人最愛。 圖/精武鴨脖 鴨脖肥厚油亮,入口后辣味是對味蕾的第一波沖擊。沒有其他家鹵味的偏甜偏麻,精武鴨脖是純正的干辣誘惑。肉質(zhì)緊實帶韌,最有啃頭,邊啃邊吸骨頭中的骨髓,即使辣得干柴烈火還是放不下手,太適合和家人朋友邊聊天邊追劇了,再來杯小酒,齊活! 黃 石 黃石港餅 圖/黃石發(fā)布 黃石港餅是黃石市的地方傳統(tǒng)名點之一,黃石港餅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錢桔餅、糖桂花等十幾種上等原料組成。以其起鑼弦鼓邊、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fēng)味名揚湖北,暢銷全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圖/東楚晚報 成品港餅成正圓形,兩面均勻沾上芝麻,麻色黃亮,周邊微鼓不沾麻,呈乳白色。切開港餅,其中的麻、皮、餡層次清晰,色澤鮮明,氣味香甜。一口咬下去,首先入口的是面皮和著芝麻,把它們嚼碎,芝麻的香味就會在你的口中擴散開來,和著發(fā)軟的餅皮在口中旋轉(zhuǎn)。 大冶糊面 圖/吃喝玩樂在大冶 大冶糊面原是大冶農(nóng)村的一種民間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別,味道純正可口,很受人們喜愛。它的主要原料是面條,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時,將面條弄短,長度在1-2厘米,就著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鍋煮,待到煮熟時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 圖/吃喝玩樂在大冶 湯底有著香菇的鮮味,芹菜嚼起來清脆,還有一絲甘甜,瘦肉和香干也是滿滿的軟嫩可口。面里是食材最樸實的美味。 大冶糊面的特別之處就是面條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炸土豆片 圖/吃喝玩樂在大冶 “炸土豆片”,幾乎每個大冶人都是吃著它長大的。新鮮土豆去皮切片,泡水洗去多余的淀粉,再經(jīng)高溫油炸,根據(jù)個人口味炸老或炸嫩,出鍋淋上靈魂之料“秘制糊糊”,頓時香氣四溢,惹人垂涎。莫看它食材普通,但炸嫩的土豆片入口脆爽,炸老的土豆片口感焦脆,簡直是人間美味。 圖/吃喝玩樂在大冶 當(dāng)然,炸土豆片的小店里可不僅僅只有土豆片,還有里脊肉、魷魚、雞架、青椒、蘑菇、各類蔬菜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全都可以下鍋炸,而且不管炸什么,淋一勺熱騰騰香噴噴的“秘制糊糊”在上面,那味道真是銷魂! 咸 寧 寶塔肉 圖/云上咸安 咸寧寶塔肉是湖北咸寧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千百年來是咸安農(nóng)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數(shù)咸安區(qū)做的最正宗,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就如金字塔一般的寶塔肉,看著油光發(fā)亮,盆子一圈搭配有蔬菜。當(dāng)你夾上一塊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膩,味道濃郁厚重。 圖/咸寧發(fā)布 “寶塔肉”寓意喜事如寶塔,層層疊疊;人生如寶塔,步步高升。因為美好的寓意,又因為色香味美的品質(zhì),還因漂亮的造型,“寶塔肉”成了咸安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流淌在南來北往客人舌尖上最佳的美味。 通山包坨 圖/湖北新聞 咸寧市通山縣以山多聞名,由于紅薯最適宜在亞熱帶丘陵和山地種植,因此當(dāng)?shù)厝硕紩N紅薯。大山里的紅薯養(yǎng)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將“通山包坨”這樣的民間美食傳承下來。包坨對通山人而言,是一道極喜慶的食物,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和北方人包餃子一樣,一到過年,通山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包包坨、煮包坨、吃包坨。而現(xiàn)在,包坨幾乎成了通山人天天都會吃到的美食。 圖/湖北新聞 用鮮肉、臘肉、香菇、油豆腐、白蘿卜、花生米、竹筍、韭菜等作為餡料,只要你喜歡吃的都可以盡管放。然后加鹽、油、醬油、雞精等調(diào)料調(diào)味,像做餃子餡一樣攪拌。吃包坨的核心是要品味五色匯集的餡,聞著豬肉拌著香菇的鮮香,將視覺、嗅覺和味覺融于一體。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運用當(dāng)?shù)赝辽灵L的食材制作的通山包坨,不僅刻著民俗文化的印記,也閃爍著民間智慧的光芒。 賀勝雞湯 圖/楚游攻略 賀勝雞湯以當(dāng)?shù)剞r(nóng)家土雞和無污染地下泉水小火慢燉而成,每一口湯水都超級鮮美。雞肉入口即化,苕粉條Q彈爽滑,只需嘗上一口,就能粘住你的味蕾,讓你回味無窮,欲罷不能。 圖/楚游攻略 雞湯是采用整雞文火燉制而成,雞湯中加入了紅薯粉絲,來吸取雞湯多余的油脂。而文火慢燉則能夠充分發(fā)揮出每樣食材獨特的味道,兩者缺一不可,正是因為真材實料才造就了賀勝雞湯的好口碑。 黃 岡 黃州東坡肉 圖/黃岡日報 “東坡肉”是黃州的一道特色菜,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曾被魅力中國城評為湖北十大經(jīng)典名菜之一。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圖/云上黃州 蘇軾總結(jié)的烹飪要領(lǐng)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因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湯質(zhì)稠濃,味道自然醇厚強烈。黃州東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膾炙人口,自古倍受人們喜愛,故成為鄂東地區(qū)筵席飲宴中的一道名菜。而今,凡去黃州赤壁覽勝的游客,就可到“東坡酒樓”品嘗這一美味了。 浠水藕粉圓子 圖/掌上黃岡 藕粉圓子是浠水當(dāng)?shù)氐拿?,也是婆子媽的特色菜。婆子媽的藕粉圓子,其原料采用的是浠水藕中珍品—巴河芝麻湖九孔蓮藕藕粉。藕粉圓子的做法是:將藕粉用涼水拌勻,再用沸水沖熟,搓成長條,分成小段,再將它們按平,搓圓,開水煮熟,再在鍋里加糖炒制而成。 圖/婆子媽私家菜餐廳浠水店 藕粉細膩白潤,呈玉白色,和水后,透明清糯。藕圓、藕圓,佳偶,團圓,這道菜既有對生活的美好祝福,滋味又是蜜甜的。在浠水,喜宴中必定少不了四喜圓子:珍珠圓子,肉圓子,魚圓子和藕粉圓子。 大別山吊鍋 圖/羅田文旅 在羅田,人們管它叫掛鍋。千余年來,祖祖輩輩都會在火房內(nèi)挖出二尺見方的火塘,在火塘中央的上梁上懸掛一根木質(zhì)或鐵質(zhì)的、一端有回鉤的滑桿,人們習(xí)慣叫它光鉤,在光鉤的上部斜系著一個篾箍,在中下部有一個用硬木雕成鑰匙狀的木栓,掛鍋掛在光鉤下端的鉤子上。若要升降光鉤,就需要一只手握住木栓,另一只手抓住光鉤和鍋絆,再將光鉤上下調(diào)節(jié),使掛鍋處在適當(dāng)?shù)母叨?、接受適當(dāng)?shù)幕鹆Α?/span> 圖/羅田文旅 農(nóng)家吊鍋里的菜,是隨著時令而變化的。羅豬羅米,河魚塘鯉,家禽野兔,藥膳果皮,皆能品味。即便是漫長的冬季,除了腌制的白菜、缸豆、蘿卜、辣椒以及黃花、竹筍、蕨苗、荊介、苦菜等干菜外,還有臘菜、豆腐、禽蛋等新鮮果蔬。 孝 感 孝感米酒 圖/極目新聞 孝感米酒 別名伏汁酒,糊子酒,是湖北省孝感市傳統(tǒng)的風(fēng)味小吃,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制法獨特,價格低廉,它以孝感出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蜂窩酒曲發(fā)酵釀制而成。 圖/米婆婆米酒 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長。素有“聞香下車吃米酒,滋醇香甜真可口,但凡過往孝感人,不嘗米酒虛一游”之說。 孝感麻糖 圖/湖北新聞 自公元924年后唐莊宗時期孝感麻糖被定為每年必備的宮中貢品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八年《孝感縣志》記載:“麻曰脂麻,可以為油,和糯餳以為糖,曰麻糖。處處有之,而孝感獨著。”自此,孝感麻糖成為歲時節(jié)令、婚喪嫁娶的必備食品,也是廣大民眾走親訪友的首選禮品。 圖/湖北新聞 孝感麻糖的傳統(tǒng)工藝流程,具體包括浸泡麻、打麻、沖洗麻、撈麻、曬干、炒麻、篩整、燴熟、放飴糖、洗浸泡糯米、烹蒸、拍糖、撓糖、壓榨、濃縮、老糖、熬化、扯糖、拌糖、搓條、切片等二十四道操作工序。所有工藝?yán)镒钚枰夹g(shù)的就是拌糖和切片。拌糖需要精準(zhǔn)掌控火候,時間太長或太短都不行。而把已經(jīng)拌好的飴糖和芝麻切成薄片,則最考驗師傅的技術(shù)。 豆腐藕卷 圖/孝感廣電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鄉(xiāng)湖北孝感民間傳統(tǒng)風(fēng)味素菜美食名饌。因孝感向來以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蓮藕出名,故當(dāng)?shù)厝嗣袼叵才胧掣鞣N藕肴。特別每逢年節(jié)喜慶,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藕卷的美味佳肴。 圖/孝感廣電 它在孝感人們的心中地位匪淺,在年節(jié)喜慶的時候吃豆油藕卷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xí)俗。將肉末藕丁調(diào)制的肉餡均勻地攤在切割得大小相同的豆油皮上,卷成藕卷,再粘上打好的蛋糊下鍋炸至金黃撈出即可。炸好的豆油藕卷可以加入配菜翻炒、還可以蒸熟直接吃。 鄂 州 豆腐圓子 圖/湖北新聞 豆腐圓子是湖北民間傳統(tǒng)風(fēng)味名菜之一,以豆腐為主料,配以糯米、豬五花肉、魚肉、蝦米等合制,再蒸制而成。豆腐圓子軟嫩松泡,鮮嫩可口,入口消融,口感豐富。 圖/湖北日報 一個個焦如黃金的豆腐圓子被端上餐桌,輕咬外表爽酥出聲,而圓子內(nèi)的嫩豆腐在這一刻溢進嘴內(nèi),香味飄浮上來,令人欲罷不能。除了油炸,豆腐圓子還可以直接用鍋清蒸,一口咬下去,豆腐的細膩,肉糜的鮮香,香蔥、調(diào)料的恰到好處,好吃到讓你停不下來 梁子湖大閘蟹 圖/這里是鄂州 “千古江夏詩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作為全國螃蟹生產(chǎn)第二大省,梁子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水質(zhì)常年保持在二類,湖面42萬畝,平均水深3米,是陽澄湖面積的6倍多,產(chǎn)出的螃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肉味鮮美、個體碩大,一度聞名遐爾,暢銷國內(nèi)外。 圖/這里是鄂州 梁子湖大河蟹每100克蟹肉含蛋白質(zhì)18.09%,脂肪9.71%,還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級鈣、磷、鐵和多種游離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尤以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賴氨酸最為突出,其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河蟹上席百味淡”的美譽。 武昌魚 圖/鄂州融媒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的這句著名詩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因為這一句詩,鄂州的武昌魚得以聲名大噪。但凡有外地朋友來鄂州玩,總是點著名地說一定要吃吃偉人都贊不絕口的武昌魚。 東湖賓館 清蒸武昌魚 圖/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昌魚又名團頭魴,因產(chǎn)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頭小體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豐叟,肉味鮮美。武昌魚的烹飪方式很多,但以清蒸、紅燒最為膾炙人口。 仙 桃 沔陽三蒸 圖/仙桃日報 沔陽三蒸是湖北沔陽(今仙桃市)傳統(tǒng)名菜之一,屬于湖北菜系,是湖北美食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國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陽三蒸原料品種繁多,大凡畜禽肉類、水產(chǎn)、素菜類,都可蒸制。 仙桃夢里水鄉(xiāng)“天下第一蒸 ” 沔陽三蒸能演變流傳至今,表現(xiàn)了仙桃水鄉(xiāng)地域文化特色,它融匯了仙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創(chuàng)造了一個飲食品牌。在如今的仙桃,“無蒸不成席”,沔陽三蒸在民間宴席上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為廣為流傳的飲食文化現(xiàn)象。 毛嘴鹵雞 圖/武漢吃貨 毛嘴鹵雞是湖北省仙桃市傳統(tǒng)名菜之一,采用五谷雜糧喂養(yǎng)而成,肉質(zhì)細嫩,口味綿長。在鹵制過程中,再配以蜂蜜 杜仲、肉茴、枸杞、八角等十八種名貴中藥及天然香料,用百年循環(huán)鹵汁加毛嘴特有的傳統(tǒng)工藝加工而成。 圖/仙桃日報 毛嘴鹵雞號稱荊楚一絕。雞肉質(zhì)細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品味綿長。鹵雞色澤金黃,上十種香料的加持,香味濃郁、咸淡適口、酥香軟爛,連骨頭都是咸香入味,可切配可手撕,暢享大塊吃肉的快感。 鱔魚米粉 圖/地道風(fēng)物 米凡仔攝 仙桃河湖密布,出產(chǎn)的魚蝦肥腴鮮嫩,稻米油亮軟糯,鱔魚粉正是沔陽飲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一碗鱔魚粉是否地道,鹵汁和湯底是關(guān)鍵。 沔陽鱔魚粉都是用鱔魚脊骨、豬雜骨、雞架加上麥子醬、老生姜、胡椒粉熬出鹵汁,再兌進用豬雜骨熬出的骨頭湯,淋入大米漿,拌勻調(diào)味方成湯底。 圖/地道風(fēng)物 米凡仔攝 仙桃黃鱔產(chǎn)量占了全國四成以上,由于地緣上接近河南,做出來的鱔魚米粉的湯底也有河南胡辣湯的風(fēng)格。鱔魚米粉,走的是厚重、鮮辣的路數(shù),重點是剔骨鱔魚的澆頭,使厚、辣、鮮三種味道并存。 天 門 天門捆蹄 圖/天門發(fā)布 天門捆蹄是湖北省天門市的特色美食。天門捆蹄系鹵制涼菜,制作精細美觀,質(zhì)地柔嫩香甜,富有膠質(zhì)彈性,細嚼甚佳,佐酒最宜。 圖/青春湖北 捆蹄的主要成分,是肥豬蹄膀上瘦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從開始到結(jié)束,要經(jīng)過10多道工序捆蹄成品,色澤醬紅,鮮嫩可口,咸辣香甜,食時細嚼慢品,回味無窮。 炮蒸鱔魚 圖/好吃佬 炮蒸鱔魚,出籠時,加點蔥花、蒜泥、胡椒,再澆少許滾燙的熱油,上桌時盤中還在吱吱作響,這是一道頗富營養(yǎng)的響聲菜肴,之所以叫“炮蒸”,也就是出菜時的聲響有放炮時的爆炸性效果。 圖/好吃佬 食用時,揭開扣碗或蒸籠蓋,香味撲鼻,味醇汁濃,肉質(zhì)鮮美。由于滾燙的緣故,天門蒸菜從視覺、聽覺到味覺上,可不斷沖擊食客們的感觀,讓人胃口大開。 煮包子 圖/天門生活 天門的過早通常不會有精致的擺盤,只需在街巷中轉(zhuǎn)一轉(zhuǎn),幾塊錢便可收獲滿滿的幸福感。位于衙門路旁的老賈煮包子便是如此。面積不大的門面里,生意可以說是如火如荼。 圖/天門生活 天門煮包子以藕丁或蘿卜絲為主餡,摻入即剁即拌的新鮮辣椒丁, 用油水煎煮至兩面焦,吃著又香又甜又爽口。 潛 江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 潛江人大規(guī)模消費龍蝦肇始于“油燜大蝦”的發(fā)明。20世紀(jì)90年代,發(fā)源于江漢油田礦區(qū)的“五七油燜大蝦”悄然爬上餐桌,以其火辣的美味迅速征服了人們的味蕾。此后,潛江油燜大蝦一路走紅,風(fēng)靡大江南北,成為八方客人爭相品嘗的美味佳肴,成功躋身湖北名菜、中國名菜譜。 圖/潛江小李子油燜大蝦有限公司 小李子油燜大蝦是潛江最具人氣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菜,小李子油燜大蝦采用潛江優(yōu)質(zhì)淡水小龍蝦為原料,佐以十多種中草藥,以其獨創(chuàng)的油燜烹調(diào)方法制作。油燜大蝦麻、辣、鮮、香各種味道相融恰到好處,色澤鮮艷,湯汁香濃,味覺層次感十分豐富,香辣鮮美。 潛江鍋盔 圖/潛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潛江鍋盔,湖北潛江著名的風(fēng)味小吃。具有金黃色澤,外形 美觀,外酥內(nèi)軟的特色。潛江鍋盔從制作方法和制作樣式上區(qū)分,有桶爐鍋盔和鏊鍋鍋盔。桶爐鍋盔,則可分為土鍋盔、酥鍋盔。鏊鍋鍋盔又可分為牙子鍋盔、豬油鍋盔、切鍋盔等。 圖/潛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潛江鍋盔做法多樣,吃法講究。最有名氣的是產(chǎn)于竹根灘鎮(zhèn)的“沖擔(dān)鍋盔”,因其形狀與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挑柴草用的兩頭帶鐵扦的沖擔(dān)一樣,故名。與其他鍋盔要在鏊鍋中烤制不同,它是在一種特制的烤爐中烤成的,口感又香又脆,深得人們喜愛。 火燒粑 圖/潛江非遺 火燒粑用老面發(fā)酵,用灰火燒熟,外殼呈金黃色,脆而不糊,內(nèi)肉呈粉白色,軟而不粘,脆軟可口,是潛江農(nóng)家傳統(tǒng)的民間小吃。流傳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制作核心區(qū)域在潛江竹根灘、周嘰、浩口一帶。 圖/潛江非遺 傳統(tǒng)火燒粑制作使用小麥面或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后,做成圓圓的粑粑放在火塘里,用燃燒過的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燒的柴火,燒上一段時間,從灰里刨出來。拍去上面的灰塵,火燒粑焦黃锃亮,香味撲鼻,表層硬實、黃亮、勁道、香脆,內(nèi)瓤綿柔、酥松、甜美、爽口,深受潛江人民的喜愛。 圖/神農(nóng)架完全攻略 千年楚饌史,半部江南食。 這個夏天總要來一次湖北吧! 品荊楚風(fēng)味,尋楚韻悠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