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震【云中白鶴】 文/石安 【云中白鶴】為明代篆刻家何震(1530-1604)名作。該印刻于甲辰年(1604),為何震去世前同一年所刻,與“笑談間氣吐霓虹”所刻年份相同,是何震晚年經(jīng)典之作,彌足可貴。 圖:何震“云中白鶴”原石、印蛻及邊款 該印展現(xiàn)了“雪漁派”鼻祖何震的典型印風(fēng),以猛利見長。何震作為與文彭同時代的篆刻家,與文彭并稱為“文何”,但兩人又有很大不同。一是身世。文彭為文人士族出身,其父為文征明,自己也身居“兩京國子監(jiān)”的顯赫地位。而何震則是來自安徽的商賈之家,早年即家道中落,落魄謀生于江浙一帶,可稱草根。二是印風(fēng)。一個人的印風(fēng)往往和其身世、成長經(jīng)歷、教育背景與性格等等密切相關(guān)。所以文彭在文人士大夫階層有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其印風(fēng)也以此階層人士所偏好的敦和典雅見稱,而何震則長年游走于民眾和邊塞(何震亦可稱得上是中國印史上第1位以刻印謀生的職業(yè)印人),其爽勁猛利的印風(fēng)在這類階層人士中廣受歡迎。相較來說,可簡單把文彭歸為陽春白雪,把何震簡單歸為下里巴人,石安此喻不甚精確,但可為比較之評。 另兩人在印章上還有個值得并提的是,文彭首創(chuàng)雙刀刻邊款之法,得精雅之意;何震則開單刀刻邊款之風(fēng),得勁利之趣。 關(guān)于何震的印風(fēng),清代魏錫曾有《論印詩》評價: 得力漢官印,親炙文國博。 一劍抉云開,萬駑壓潮落。 中林摧陷才,身當(dāng)畫麟閣。 何震這方“云中白鶴”,無論篆法還是章法,都可見明顯的漢印遺風(fēng),線條既有漢玉印的遺韻,又得東漢官印線條所呈現(xiàn)峻利爽直的意味,可稱介于兩者之間。又因石材的原因,刀石碰撞之間,不似玉印線條之工致勻整,而增些線條粗細(xì)變化,更加呈現(xiàn)出文人自篆自刻所具有的筆意。 就線條而言,此印線條都取直勢,即平直的橫畫和豎畫組成。總體何震的印,以線條的橫、豎、斜三種筆勢為主,而少了些曲勢或弧勢的處理。這種做法也是體現(xiàn)何震猛利之風(fēng)的一個組成部分。 章法上,取漢印平正均分的典型處理,但又略施變化。比如云、鶴筆畫多,中、白筆畫少,在分朱布白上處理成對角呼應(yīng)關(guān)系,體現(xiàn)虛實相生的意味,這也是漢印常見做法。同時四字的空間又略有變化,云、中上下空間均分,白字稍上移,鶴字稍點空間多些,從而避免了過于均分的單調(diào)感,是為此印巧思之處,觀者不可不察。 此印刀法采取的是何震典型的直沖刀法,因直行沖刀帶來的爽勁痛快意味撲面而來,甚至可以看到右下“中”字的左豎沖至印邊的情況。由此可以直觀感受到何震刻印時沖刻力大勢沉的運(yùn)刀之感。 圖:何震“云中白鶴”邊款 此印邊款:“甲辰二月作于松風(fēng)堂中,何震”。 就邊款刻制技法而言,這是何震用單刀施以切刀法刻制楷書邊款的典型面目。邊款文字安排源自書法作品落款的安排方式——落款文字之后,隔一兩字再題名字。這是何震邊款謀篇的典型做法。 更令人稱道的當(dāng)是何震邊款的運(yùn)刀之法——以單刀楷書出之,每一筆畫都是一刀刻成,由此呈現(xiàn)線條特有的三角形態(tài),加上行刀爽勁所形成的筆畫自然崩裂的效果,從而更增金石意味(既類似金石上因時代久遠(yuǎn)銹蝕或風(fēng)化導(dǎo)致的非光潔的線條形態(tài)),這種邊款刻法被后世印人所推崇并成為主流。何震單刀楷書邊款刻法于印史貢獻(xiàn)功莫大焉。 順便提一下,何震“雪漁派”在其生前身后在印壇有大影響——生前“大將軍以下皆以得一印為榮,橐金且滿”,而死后其印同樣備受歡迎,稍后的大學(xué)者陳繼儒稱“新安何雪漁先生,去世二十余年,海內(nèi)購其印章,如古玉銅器”,李維楨則在其所著《鴻棲館印選》中感嘆“何震沒而人益重之,片石與金同價”,尤其是“文何”并稱后,以至當(dāng)時到了“印章一道,遂歸黃山”的地步。其弟子或者私淑者眾多,知名者如梁袠、胡正言、金光先、吳忠、吳迥、程原、程樸等。 ——摘選石安《古今印章鑒賞(文人篆刻卷一)》編輯整理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