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1945-1946年山東軍區(qū)編制序列

 虛懷若谷 2024-09-25

?山東軍區(qū)發(fā)展歷程

1933年,由于叛徒出賣,山東黨組織遭到重大破壞,與中央失去聯(lián)系,僅剩下少數(shù)黨員。

1936年5月,中共北方局黎玉到山東恢復發(fā)展黨組織。

1937年,山東省委先后組織徂徠山、天福山黑鐵山、泰西等地組織武裝起義,陸續(xù)開辟膠東、魯中、魯西、清河、湖西、魯南等小范圍抗日根據(jù)地。

1938年11月,成立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各起義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張經(jīng)武王建安任指揮,黎玉為政治委員。

1939年,羅榮桓與陳光率八路軍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魯西地區(qū)。1939年5月,山東縱隊改為八路軍第一縱隊,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統(tǒng)一指揮山東境內(nèi)與冀魯邊、蘇北等地區(qū)的八路軍各部隊。

1940年6月,恢復使用山東縱隊番號。1940年9月至11月,山東縱隊部隊進行整編,先后成立四個旅以及三個支隊。

1944年,山東軍區(qū)與115師合并。

1945年,羅榮桓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8月11日,部隊整編為8個野戰(zhàn)師、12個警備旅。

1945年9到10月間,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qū)主力部隊6萬余人進入東北。

1946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電令,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qū)合并。

1947年2月,山東軍區(qū)撤銷,以山東軍區(qū)和華中軍區(qū)合并組建華東軍區(qū)。

1949年2月,華東軍區(qū)、第三野戰(zhàn)軍主力南下后重建山東軍區(qū)。

1955年,山東軍區(qū)改編為濟南軍區(qū)

1961年10月,以濟南軍區(qū)動員部為基礎,建立山東省軍區(qū)。

?八路軍山東軍區(qū)編制序列(1945年)

至1945年8月初,山東軍區(qū)轄5個軍區(qū),22個軍分區(qū),3個教導團,18個獨立團,24個基干團,4個獨立旅,2個支隊,1個海軍支隊,113個獨立營(縣大隊),800多個區(qū)中隊,總兵力達23萬余人。

?魯中軍區(qū)

1945年8月31日,山東軍區(qū)八路軍光復山東新泰縣城

司令員王建安、政治委員羅舜初、副司令員鄺任農(nóng)、政治部主任李培南、副主任王一平

  • 第1軍分區(qū):司令員錢鈞、政治委員林乎加、副政治委員李伯秋參謀處長劉國柱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吳瑞林、政治委員王濤、副司令員封振武、副政治委員孔繁彬、政治部主任孔繁彬(兼)、參謀主任王全珍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胡奇才、政治委員劉萊夫、副司令員單洪、政治部主任張開云
  • 第4軍分區(qū):司令員孫繼先、政治委員霍士廉、副政治委員李耀文、參謀長張耀輝第5軍分區(qū):司令員陳奇

?魯南軍區(qū)

司令員張光中、政治委員王麓水、副司令員萬春圃、政治部主任丁秋生、參謀處長來光祖

  • 第1軍分區(qū)(兼第3團),司令員賀健、政治委員楊士法、副政治委員劉春、參謀長藺毅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張雄、政治委員張雄(兼)、參謀長閻超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胡大榮、副司令員王獻庭、副政治委員李青、參謀長陳士發(fā)獨立支隊、政治委員張洪儀

?濱海軍區(qū)

  • 濱海軍區(qū):司令員陳士渠、政治委員唐亮、副司令員萬毅、政治部主任賴可可、參謀處長張仁初
  • 第1軍分區(qū):司令員黎有章、政治委員王眾音、副司令員侯世奎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覃士冕、政治委員谷牧、參謀長嚴似海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趙杰、政治委員田海山副、政治委員王建青、政治部主任黃玉昆
  • 獨立第1團:團長遲耀東、政治委員于應龍、副團長陳樹云
  • 濱海支隊支隊長萬毅(兼)、政治委員王維平、副支隊長彭景文、參謀長管松濤、政治部主任王維平(兼)、副參謀長閻普
  • 第1團:團長彭景文(兼)、政治委員張翼、副團長劉華
  • 第2團:團長管松濤(兼)、張致善(后)、副團長翟仲高
  • 第3團:團長閻普(兼)、副團長程書林

?膠東軍區(qū)

1945年8月,八路軍膠東部隊向膠濟路東段進軍。8月17日光復威海衛(wèi),圖為在威海衛(wèi)的膠東部隊指揮所

司令員: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副司令員袁仲賢、參謀長袁仲賢(兼)、政治部主任彭嘉慶、副主任歐陽文、參謀處長黃經(jīng)深

東海軍分區(qū):司令員劉涌、政治委員仲曦東、副司令員于得水、參謀長張懷忠、政治部主任張少虹

  • 獨立第1團:副團長李洪茂、參謀長鄭珊、政治處主任郝亮
  • 獨立第2團:副團長王旭、副政治委員常前堯、參謀長陳桂林

北海軍分區(qū):司令員孫端夫、政治委員劉仲華副、政治委員張英勃、參謀長劉云鵬

  • 獨立第1團:團長王奎先、參謀長趙鳳梧、政治處主任王大偉
  • 獨立第2團:團長鞠文義、政治委員李道之、參謀長茹夫一(代)

1945年8月24日,膠東軍區(qū)八路軍光復山東煙臺市

西海軍分區(qū):司令員陳華堂、政治委員呂明仁(代)、副政治委員李華、參謀長畢永之、政治部主任鄧龍翔

  • 獨立第1團:團長周光、副政治委員倪紹九、參謀長張東林
  • 獨立第2團:副團長秦云、副政治委員趙強、參謀長徐之彬、政治處主任楊家華

南海軍分區(qū):司令員賈若瑜、政治委員廖海光、參謀長楊介人、政治部副主任朱開印

  • 獨立第1團:副團長蓋仲民、副政治委員陶榮、參謀長田世榮
  • 獨立第2團

中海軍分區(qū)

  • 獨立第1團:團長官峻亭、政治委員姜子寬、參謀長彭輝、政治處主任姜子寬軍區(qū)
  • 特務團:團長巫金鋒、政治委員丁超(代)、副團長鐘光國、參謀長程濤
  • 軍區(qū)教導團:團長裴宗澄、政治委員嚴政、參謀長林月樵、政治處主任周樹
  • 海防支隊:支隊長鄭道濟、政治委員歐陽文、政治處主任李偉

?渤海軍區(qū)

司令員楊國夫、政治委員景曉村、副司令員袁也烈、副政治委員劉其人、政治部主任周貫五

  • 第1軍分區(qū):司令員傅繼澤、政治委員李廣文、副司令員仉洪印、副政治委員李雪炎、參謀長辛易之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劉賢權(quán)、政治委員曾旭清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許云軒、政治委員李曼村、政治部主任克明基干團:團長毛會義、政治委員克明
  • 第4軍分區(qū):司令員王兆相、政治委員徐斌洲、副司令員程緒潤、參謀處長胡蘭芝
  • 第5軍分區(qū):司令員趙寄舟、政治委員岳拙元、副司令員石瀟江、副政治委員蘇杰基干團:團長孫繼先

1944年6月至9月,參加山東軍區(qū)軍事工作會議全體合影,一排右一為羅榮桓

1945年8月11日,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qū)重新部署部隊整編、城市接管、動員參軍、支援前線和維持后方治安等項工作。將各軍區(qū)的主力部隊與基干部隊編成山東解放軍,轄8個野戰(zhàn)師、12個警備旅。

至9月初,連同地方武裝共27萬余人

師長兼政治委員羅榮桓,副政治委員黎玉,政治部主任蕭華。

司令部

  • 參謀處:處長李作鵬
  • 作戰(zhàn)科
  • 偵察科
  • 通信科:科長周涌
  • 機要科:科長蘇蘊山
  • 管理科:科長邱國光
  • 情報處

政治部

  • 秘書長蘇孝順
  • 組織部:部長謝有法
  • 宣傳部:部長陳沂
  • 保衛(wèi)部:部長蘇孝順(兼)
  • 敵工部:部長張梓楨
  • 人武部:部長朱則民

后勤部:部長呂麟,政治委員何敬之

衛(wèi)生部:部長黃農(nóng),政治委員谷廣善

第一師

1945年7月下旬,八路軍山東軍區(qū)部隊攻占山東諸城

原濱海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機關及軍區(qū)部隊

師長梁興初,政治委員梁必業(yè),參謀長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劉西元。

  • 第一團,原濱海第六團,團長唐青山,政治委員吳岱;
  • 第二團,原濱海第十三團,團長江擁輝,政治委員高先貴;
  • 第三團,原濱海獨立第三團,原系山東縱隊第二旅第六團,曾稱莒中獨立團、獨立第三團,團長劉善福,政治委員鐘生棟。

第二師

原濱海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機關及軍區(qū)部隊

師長羅華生,政治委員劉興元,參謀長賀東生,政治部主任王樹君。

  • 第四團,原濱海第四團,團長楊大易,政治委員楊廷昌,參謀長賀東生,政治部主任王樹君;
  • 第五團,原濱海第二十三團,團長葉健民,政治委員黎新民,副團長翟占魁,參謀長曾玉輝;
  • 第六團,原海陵獨立團,團長江潮,政治委員李振邦,副團長盧從振,參謀長陳???。

第三師

原魯中軍區(qū)部隊

師長王建安,政治委員周赤萍,副師長胡奇才,參謀長李福澤,政治部主任王文軒。

  • 第七團,原魯中第一團,團長鐘本才,政治委員李改,副團長郭家洛,參謀長宋偉;
  • 第八團,原魯中第二團,團長陳奇,副團長葉蔭庭,參謀長溫士友、葉蔭庭,政治委員胡寅;
  • 第九團,原特務營、邊防獨立營、蒙陰獨立營,團長湯景仲、岳峻,政治委員茍在松,副團長陳紹安,參謀長彭玉龍。

第四師

原魯中軍區(qū)部隊

師長廖容標、孫繼先,政治委員王一平,副師長、參謀長周長勝,政治部主任歐陽平。

  • 第十團,原魯中第四團,團長高文然,政治委員曹普南;
  • 第十一團,原魯中第十團,團長翟明仁,政治委員張俄,參謀長王恒三;
  • 第十二團,原魯中第十一團,團長方明勝,政治委員張健。

第五師

原膠東軍區(qū)部隊。

  • 師長吳克華,政治委員彭嘉慶,參謀長肖鏡海、卜才,政治部主任劉浩天。
  • 第十三團,原膠東第十三團,團長夏侯蘇民,政治委員車學藻,參謀長張慕韓,政治處主任孫同;
  • 第十四團,原膠東第十六團,團長杜永海,政治委員王偉之,副團長寇奎甫;
  • 第十五團,原東海獨立第一團,副團長李洪茂,政治處主任郝亮。

第六師

1945年9月11日,八路軍山東部隊光復臨沂,圖為臨沂八路軍炮兵陣地

原膠東軍區(qū)部隊

師長聶鳳智,政治委員李丙令,副師長、參謀長蔡正國,政治部主任李冠元。

  • 第十六團,原膠東第十四團,團長江燮元,政治委員田野,參謀長彭輝;
  • 第十七團,原西海獨立團;
  • 第十八團,原中海獨立團,團長官峻亭,政治委員姜子寬。

第七師

原渤海軍區(qū)部隊

師長楊國夫,政治委員周貫五,副師長龍書金,參謀長閻捷三,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 第十九團,原渤海直屬團,團長鄭大林,政治委員孫正;
  • 第二十團,原渤海第四軍分區(qū)直屬第一營、博興獨立營及沾化地方武裝,團長陳乙齋,政治委員李雪炎;
  • 第二十一團,原渤海第二軍分區(qū)3個獨立大隊,團長賴金池,政治委員王洪模。

第八師

原魯南軍區(qū)部隊

師長、政治委員王麓水,副師長何以祥,政治部主任曾明桃、丁秋生,參謀主任馬冠三。

  • 第二十二團,原魯南第三團,團長王吉文,政治委員陳德先,參謀長畢慶堂,政治處主任符竹銘;
  • 第二十三團,原魯南第五團,團長陳士法,政治委員王六生,參謀長李仲杰,政治處主任王良恩;
  • 第二十四團,原魯南獨立大隊、鐵道大隊、微山湖第一大隊合編,團長賈耀祥,政治委員李荊山,參謀長李克,政治處主任楊廣立。

軍區(qū)警備旅

1945年8月28日,魯中部隊在渤海部隊配合下,光復山東工業(yè)重鎮(zhèn)周村,圖為八路軍乘車通過周村

警備第1旅:旅長石瀟江(兼)

  • 第1團:團長葉聲、政治委員熊飛、參謀長劉志遠
  • 第2團:團長柯邦坤、參謀長巫景權(quán)

警備第2旅:旅長吳瑞林、政治委員孔繁彬

  • 第3團:團長陳宏、政治委員董超
  • 第4團:團長魏振華、副團長董其少

警備第3旅:旅長胡奇才

  • 第5團:團長戴文賢、政治委員劉振華、參謀長王瑞本
  • 第6團:團長鄭志士、政治委員張海棠、參謀長陳復興

警備第4旅:旅長劉涌

警備第5旅:旅長賈若瑜、政治委員劉浩天(代)、參謀長卜才

警備第6旅:旅長劉賢權(quán)、政治委員陳德、副旅長鄭大林

警備第7旅:旅長趙寄舟、政治委員李曼村、副旅長許云軒、政治部主任丁士采

  • 第13團:團長楊信、政治委員克明、參謀長張永忠、政治處主任鄭仲哲
  • 第14團:團長宮愚公(代)、政治委員王效禹、參謀長【羅平】、政治處主任孫樂洵

警備第8旅:旅長賀健、政治委員楊士法、副政治委員劉春、副參謀長藺毅

  • 第15團:團長賀?。妫⒄挝瘑T楊士法(兼)、副政治委員劉春(兼)
  • 第16團:團長董鳴春、政治委員萬恩甫、參謀長陳巖

警備第9旅:旅長胡大榮、副旅長王獻庭、副政治委員李青、參謀長陳士發(fā)

  • 第17團:團長楊香齋、政治委員曾文彬、副團長王福堂
  • 第18團:團長胡大勛、政治委員童邱龍、參謀長曹富貴、政治處主任張烈曙

警備第10旅:旅長趙杰

  • 第19團:團長王明禮(代)、政治委員牟景途、副政治委員邱正良、政治處主任李明剛
  • 第20團:團長朱開智、政治委員趙昭、副政治委員李文一、參謀長薛和

警備第11旅:旅長覃士冕

  • 第21團:團長郭廷萬、政治委員晏成山、副團長袁光泉、政治處主任張繼瑛
  • 第22團:團長鐘賢文、政治委員袁洪輝

軍區(qū)獨立旅

1945年,山東軍區(qū)渤海部隊光復利津縣城后,舉行祝捷大會

獨立第1旅:旅長王道、參謀長趙凌實、政治部主任郭卓辛

  • 第1團:副團長張耕民
  • 第2團:團長孫亮東

獨立第2旅:旅長莫正民、副旅長陳笏卿、參謀長馬驥、政治部主任王東年、副主任谷鴻聲

  • 第4團:團長王介千、副團長鄭潤山、參謀長王明、政治處主任覃守貴
  • 第5團:團長劉明權(quán)、副團長張挺勛、參謀長胡光實、政治處主任籍瑞三
  • 第6團:團長馬永年、參謀長王愛中、政治處主任劉建邦

獨立第3旅:旅長張希賢、參謀長張建齋、政治部主任王崇禮

  • 第7團:團長王俊周、政治處主任王天才
  • 第8團:團長王欣亭、副團長李道志、政治處主任楊永名

獨立第4旅:旅長韓壽臣、參謀長韓顧三、政治部主任王芳

  • 第10團:團長韓劍午、副團長陳相林、參謀長楊子廉、政治處主任沈源
  • 第11團:團長張黎之、副團長孫鎮(zhèn)、參謀長王魁權(quán)、政治處主任張文莊

1945年9到10月間,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qū)所轄八路軍主力部隊開進東北。

1945年10月,新四軍軍長陳毅率主力一部北移山東,以填補山東軍區(qū)主力搶運東北后的空缺。又根據(jù)《雙十協(xié)定》,江南的新四軍部隊移往蘇北。

山東軍區(qū)轉(zhuǎn)由新四軍接管,并進一步發(fā)展。

10月15日,進入山東的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七師及山東軍區(qū)第八師組成津浦野戰(zhàn)軍,陳毅、黎玉赴魯南統(tǒng)一指揮前線部隊。

新四軍兼山東軍區(qū)編制序列

1946年1月7日,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qū)合并,成立“新四軍兼山東軍區(qū)”和山東野戰(zhàn)軍。

留在蘇皖邊境的新四軍編為華中軍區(qū)、華中野戰(zhàn)軍,兵力約18萬人,歸新四軍兼山東軍區(qū)領導。

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qū)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饒漱石,副軍長兼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張云逸、羅炳輝(5月增補),副政治委員黎玉,參謀長陳士榘,副參謀長袁仲賢,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唐亮。

司令部

  • 參謀處:處長陳銳霆
  • 情報處:處長胡立教
  • 通訊分局:局長曹丹輝、副局長聞述堯

政治部

  • 組織部:部長張凱、副部長謝有法
  • 宣傳部:部長錢俊瑞、副部長陳辛人
  • 保衛(wèi)部:部長梁國斌、副部長鄭文卿
  • 聯(lián)絡部:部長劉貫一

后勤部:部長宋裕和、副部長彭顯倫

  • 供給部:部長宋裕和(兼)、政治委員彭顯倫(兼)、副部長寇明、孔峭凡
  • 軍工部:部長程望、政治委員羅湘濤
  • 衛(wèi)生部:部長崔義田、副部長宮乃泉、白備五、戴季民
  • 兵站:站長黃若華、副站長黃河
  • 軍需處:處長吳農(nóng)、副處長鐘能康
  • 財糧處:處長甄子明
  • 獨立旅:旅長張俊升、政治委員王仲良、政治部主任朱人俊

膠東軍區(qū)

1946年6月膠東部隊圍攻膠縣,擊斃漢奸趙保原。五師師長聶鳳智(右二拄拐者)

司令員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副司令員王彬,副政治委員金明,政治部主任賴可可

  • 東海軍分區(qū):司令員于得水,政治委員梁輯卿、參謀長胡鐵成
  • 北海軍分區(qū):司令員孫端夫,政治委員劉中華、參謀長劉云鵬、政治部主任張英勃
  • 西海軍分區(qū):司令員陳華堂,政治委員李華、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鄧龍翔、參謀長叢容滋
  • 南海軍分區(qū):司令員賈若瑜,政治委員廖海光、參謀長楊介人
  • 警備第4旅(1946年6月,警備第四旅改稱第六師):旅長劉涌,政治委員仲曦東、參謀長張懷忠、政治部主任張少虹
  • 警備第5旅(1946年6月,警備第四旅改稱第五師):旅長聶鳳智、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劉浩天、參謀長肖靜海
  • 煙臺市人民武裝部:部長陳晉
  • 威海衛(wèi)市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宋惠

渤海軍區(qū)

司令員袁也烈,政治委員景曉村,副司令員宋時輪(后),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周貫五,參謀長趙俊

  • 第1軍分區(qū):司令員傅繼澤,政治委員李廣文、副司令員倪鴻印、參謀長楊大生、政治部主任辛易之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蕭峰,政治委員曾旭清、參謀長隋蔚堂、政治部主任辛國治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趙寄舟,政治委員李曼村、副司令員許云軒、參謀主任莊中一、政治部主任丁士采
  • 第4軍分區(qū):司令員程緒潤,政治委員岳拙元、參謀處長胡蘭芝、政治部主任李煥
  • 警備第6旅:旅長李發(fā),政治委員曾旭清
  • 警備第7旅:旅長趙寄舟
  • 第7師(1946年8月設):師長袁也烈(兼),政治委員李曼村、副師長蕭峰、參謀長馮鼎三、政治部主任王若杰
  • 第11師(1946年11月設):師長蕭峰 ,政治委員李曼村
  • 教導旅(1946年11月,以359旅部分人員為骨干組建):旅長張仲瀚,政治委員曾滌

濱海軍區(qū)

(7月撤銷),司令員陳士榘(兼),政治委員唐亮(兼),參謀長趙一萍,政治部主任賴可可,參謀主任伊文

  • 警備第10旅:旅長張仁初,政治委員劉偉、參謀主任石一宸、政治部主任王翀
  • 警備第11旅:旅長莫正民,政治委員覃士冕、參謀長王曉
  • 第1軍分區(qū):司令員黎有章,政治委員王眾音、副政治委員李仲林、參謀主任鐘賢文、政治部主任曹思明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王建青,政治委員谷牧、參謀主任郭廷萬、政治部主任趙昭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王德貴,政治委員田海山、副司令員張希賢、參謀主任蔣和
  • 濱海警備旅(1946年4月警備第十、十一旅合編):旅長覃士冕,政治委員劉偉、副旅長郭廷萬、參謀長王曉、政治部主任王翀

魯南軍區(qū)

魯南戰(zhàn)役中被新四軍部隊殲滅的國軍快速縱隊一部

司令員張光中,政治委員傅秋濤,副司令員萬春圃、郭化若,副政治委員張雨帆,參謀長來光祖

  • 警備第8旅(兼第1軍分區(qū)):旅長賀健,政治委員楊士法、副政治委員羅野崗
  • 警備第9旅(兼第3軍分區(qū)):旅長胡大榮,政治委員李青、副旅長王獻庭、政治部主任張崗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雄、副政治委員張勁夫、參謀長閻超
  • 第10師(1946年10月,警備第八旅與警備第九旅一部合編而成):師長賀健,政治委員羅野崗

魯中軍區(qū)

司令員王建安,政治委員向明,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鄺任農(nóng),副政治委員高克亭、李培南(兼政治部主任)

  • 獨立第1旅:旅長王道、參謀長趙凌實
  • 獨立第4旅:旅長韓壽臣、參謀長韓顧三、政治部主任王芳
  • 警備第1旅(兼第一軍分區(qū)):旅長陳奇,政治委員林乎加、副旅長兼參謀長劉國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熊飛
  • 第4師:師長廖容標,政治委員王一平、參謀長周長勝、政治部主任歐陽平
  • 第9師:師長錢鈞,政治委員李耀文、副師長兼參謀長陳宏、政治部主任董超
  • 第2軍分區(qū):司令員封振武,政治委員王濤、副政治委員王文軒、參謀長吳奎文、政治部主任曹禮芹
  • 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孫繼先,政治委員霍士廉、副司令員單洪、副政治委員孔繁彬、參謀處長張耀輝、政治部主任孟英
  • 淄博警備司令部:司令員徐化魯,政治委員張敬燾
  • 警備旅(1946年7月組建):旅長周長勝,政治委員陳美藻

1947年1月魯南戰(zhàn)役后,陳毅(坦克上中)與張鼎丞(坦克前左)、張云逸(坦克前右)在繳獲的坦克前留影

山東野戰(zhàn)軍

1946年1月7日,撤銷津浦前線指揮部,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改稱山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陳毅(兼),政治委員黎玉(兼),參謀長宋時輪,政治部主任唐亮(兼),政治部副主任張凱。

第一縱隊

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賴傳珠,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啟龍,參謀長賀敏學,副參謀長張俊升,政治部副主任湯光恢。

  • 第1旅:旅長廖政國,政治委員阮英平、副政治委員曾如清、參謀長邱玉權(quán)、政治部主任陳偉達
  • 第2旅:旅長劉飛,政治委員彭林、副旅長王勝、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符確堅、參謀長洪隆
  • 第3旅:旅長張翼翔,政治委員何克希、副旅長兼參謀長劉亨云、副政治委員張文碧、政治部主任楊思一。

第二縱隊

司令員羅炳輝,政治委員趙啟民,副司令員韋國清(5月轉(zhuǎn)正),參謀長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鄧逸凡。

  • 第4旅:旅長朱紹清,政治委員高志榮、副旅長秦賢安、政治部主任徐海珊。
  • 第5旅:旅長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兼)、參謀長張元壽、政治部主任鄧少東。
  • 第9旅:旅長滕海清,政治委員康志強、參謀長劉清明、政治部主任張震寰。

第七師

師長譚希林,政治委員曾希圣,參謀長孫仲德(后為林維先),政治部主任王集成(6月以后為李步新)?!?/span>

  • 第19旅:旅長林維先,政治委員黃火星、副旅長熊應堂、參謀長張铚秀、政治部主任余明
  • 第20旅:旅長梁金華,政治委員黃躍南、參謀長周紹昆、政治部主任高立忠
  • 第21旅:旅長馬長焱,政治委員黃先、副旅長傅紹甫、副政治委員何志遠、參謀長陳仁洪、政治部主任楊漢林

1946年10月撤銷第七師,11月重建,歸華中野戰(zhàn)軍序列。師長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

  • 第5旅
  • 第19旅

第八師

師長何以祥,政治委員丁秋生,參謀長馬冠三,政治部主任劉春。

  • 第22團。
  • 第23團。
  • 第24團。

東江縱隊

1946年7月5日,東江縱隊等部二千余人,自廣東經(jīng)海路到達煙臺,受到當?shù)剀娒駸崃覛g迎

1946年7月5日,東江縱隊等部二千余人,自廣東經(jīng)海路到達膠東,加入山東野戰(zhàn)軍序列。

司令員曾生,政治委員雷經(jīng)天,副司令員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

1947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撤銷華中野戰(zhàn)軍、華中軍區(qū)、山東野戰(zhàn)軍、山東軍區(qū)和新四軍番號,統(tǒng)一組建華東軍區(qū)和華東野戰(zhàn)軍。

山東軍區(qū)的部署和建設對于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毛澤東主席感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山東把所有的戰(zhàn)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北占東北,南下長江。”

山東軍區(qū)的部隊分別參與構(gòu)成了此后解放軍兩大野戰(zhàn)軍:

?軍區(qū)司令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qū)主力1、2、3、5、6、7師及部分警備旅6萬余人海陸兩路開進東北,與新四軍第3師黃克誠部3.5萬人合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lián)軍?東北野戰(zhàn)軍?第四野戰(zhàn)軍;

?留在山東的第4、第8師和部分軍區(qū)部隊,與新四軍1、2、4、6、7師合編為華東野戰(zhàn)軍,1949年1月改稱第三野戰(zhàn)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