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師道文化傳統(tǒng),師道文化像一泓清泉、一抹暖陽,從古至今滋養(yǎng)并普照著無數(shù)師者。 作為一名基層鄉(xiāng)村教師,在我看來,堅守師道傳承就是發(fā)揚教育家精神,以無私奉獻的情懷、持之以恒的育人追求和點亮學子心中之光的智慧,去描繪好每個四季的教育畫卷。 我認為,一個普通教師的師道傳承,就是要以畢生去完成三件事:看一本書,點一盞燈,開一扇門。 李 陽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中學英語教師,高三英語組組長,骨干教師,碩士學歷,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省級課題,崇尚“鄉(xiāng)土教育理念和生命教育”。個人育人格言:“讓每個孩子可以在清淺的歲月里細數(shù)美好的流年。” 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一旦選擇了教師職業(yè),首要的就是“培養(yǎng)大寫的人,去為社會和國家培育國之大器”。因此,無論是一線普通教師,還是名師專家,要受人尊敬,被社會接納和認可,首要的就是讀懂“教師這本書”。 這本書,涵蓋了“樸素的教育觀、泰山不易的育人信念、胸懷天下的育人大道,以及孜孜追求的學術大觀”,是教育人生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有書籍的集合。 我的成長,就被“教師這本書”吸引著。1986年,我出生在陜西西北邊陲縣的一個小村子里,這里山清水秀,祖輩里有私塾先生,伯父亦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后來我的哥哥們也有當教師的。 當時的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并不熟悉,只覺得村上人都叫他們“先生”。先生似乎很牛,走在路上不斷有人朝他們打招呼,去到村民家,主人端茶送水,滿臉熱情。 最讓我觸動的是我的伯父,他會寫春聯(lián),寫訴狀,做木工,輔導全村孩子的功課,他是我的偶像。在我上六年級時,學校來了一位上年紀的語文老師,也姓李,課后經常拿著文言文版的《聊齋志異》給我們講故事,就連班上最調皮的小胖都趴在桌子上靜靜地享受著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李老師的粉筆字非常工整美觀,像印刷的一樣。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只要他來村里家訪,哪怕是農忙高峰期,所有孩子和家長都會聚齊來聽他的教誨。從那時起,我的心中升起一股力量,這股力量督促我去模仿我深愛著的“先生們”。 小學畢業(yè)后,我進入縣城比較好的一所初中,三年轉瞬即逝,中考我的成績名列前茅,父親讓我讀高中,我卻執(zhí)意讀師范學校(當時師范錄取分數(shù)線高于普通高中)。 盡管父親強烈反對,我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范學校。經過五年的淬煉,我三筆字過關,學會了鋼琴,學會了寫詩,拿到了畢業(yè)證和教師資格證。 2008年春節(jié),我與我的鄉(xiāng)村、我的父母依依惜別,帶著對教師夢的憧憬踏上了南下的路。經過理論考評、即興授課和才藝展示,我們同去的108名同學,很快在佛山市的幾所學校找到了帶薪實習崗位。 實習只有一學期,但在那段歲月里,南方孩子的淳樸、秀麗、活脫,和南方城市的別樣,讓我更堅信從教是開啟我精彩人生的籌碼。 在佛山當教師和校長助理的五個月里,我始終銘刻并積極傳承著伯父和李爺爺教書育人的技藝,發(fā)揚他們心懷大愛的教育品格,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和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 身在南方的城,不忘北方的師,我用最熾熱的愛與奉獻對待這份神圣職業(yè),這大抵是我?guī)煹纻鞒械陌l(fā)端,也是我扣好教育事業(yè)第一顆扣子的發(fā)端。 2008年6月實習結束,我決定深造,先后在西北大學和西北師大攻讀漢語言和英語語言教學。2012年我滿載而歸,順利考入西北某縣的教師編,同年9月正式成為一名鄉(xiāng)村英語教師。 2012年起,我扎根鄉(xiāng)村,除了包攬村小全校的英語課,還負責勞動課程,進入大山與孩子們開展勤工儉學。這一年,我與家長建立了信任,與孩子們亦師亦友。 雖然交通條件落后,待遇較低,也沒有所謂的晉升機會,但辦公室座位上的一張張小紙條(孩子們寫給我的充滿愛的悄悄話),村民經常放在宿舍窗臺上的蔬菜和水果,拴住了我的心,我知道這便是信任與托付。 因為沒有公交車,周末我只能一個人住校。一個家長經常給我送飯,我心存感激,暖意融融,漸漸對鄉(xiāng)村教育產生了一種真摯的愛與責任,決意扎根這里。2013年,我考入寧夏一所高校讀研,專業(yè)依然是師范教育。2015年畢業(yè)后,我返回原單位,又和同事相處了兩年。 重回村小的這兩年里,我結合所見所聞,所學所思,以及對教師職業(yè)本質新的認知,來細讀“教師這本書”。彼時的我深切領悟到,選擇教育,尤其是鄉(xiāng)村教育,必須要有皎潔如明月的教育初心和上善若水般的育人愛心;其次,一旦進入一個地方執(zhí)教,定要對孩子和學校存有最質樸和純真的情懷,否則山高路遠,如何能在清貧之地扎根?如何能在他鄉(xiāng)綻放師者的芳華? 此后,我堅持在鄉(xiāng)村的云端里寫詩,在鄉(xiāng)村的泥土里育人。當我再次打開教育這本書,我已能讀懂“師之重,師之責,師之慎,師之道,師之法和師之本”這些師道文化的精髓。 ▲在村小教書的時光 點亮“希望這盞燈” 以“萬家燈火”般的熾熱奉獻“教育” 何為教育?我認為最有深度和影響力的洞見,莫過于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論述——“教育的本質是精神活動,而不是知識和智力堆積”。從根本上講,精神活動是教育的本,知識堆積是末,精神活動是道,知識堆積是器。 生命教育更多關注的是個體成長的內在需求,注重塑造學習者的精神品格,培育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尤其要給予他們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力量,點亮他們學習知識和探索人生的希望之燈。 譬如,以“少年自當扶搖上,攬星銜月逐日光”的教育豪情,來踐行理想信念教育;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吃苦精神,來篤行勞動教育;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生活常識,來開展自然科學教育…… 以這樣的智慧去教書育人,定能啟發(fā)學生去感悟和力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為人之道、生活之道和生命之道。 詩性教育則更多關注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即對生命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它是真正的將學生從育分中解脫出來的真教育。 著名教育家、教育詩人柳元照校長倡導并發(fā)揚了詩性教育,他認為詩性教育是從教育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本真、唯美、超然”的教育。從根本上講,詩性教育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變革,關注的是培養(yǎng)真實的人,純粹的人,有個性發(fā)展和理想信念的人。 所以,在師道傳承這一關乎民族興衰的教育歷程中,我們教育人定要去探索以育人為本的真教育、好教育,這樣才能為千家萬戶培育出健康的兒女,為國家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協(xié)同發(fā)展的良才。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我始終在探索如何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燈,無論前方道路如何,他們都能以希望的光束找到通往自己理想的大門,踏實前行。 2016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調入縣城的一所高中任教。這一年我擔任了高一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小心翼翼,生怕走錯了方向,辜負了家長以及自己的教育初心。 然而,漸漸我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積累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竟并不過時。當我敞開心扉,拿出舊日的教育情懷來擁抱這些少男少女時,我的教學業(yè)績反而格外出彩。 考慮到高中生獨立的人格發(fā)展和相對復雜的情感認知,與小學生差別很大,因此我還不太敢大刀闊斧地堅持我的“田園教育(融合生命教育和詩性教育的一種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想法)。 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和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加,我發(fā)現(xiàn)“過于嚴苛和直面學習成績”的教學方法,疏遠了我和學生的關系,也讓班主任工作畏難不前。 最后,我決定賭一把,漸漸拋棄了拘束的我,轉而擁抱大膽踐行“田園教育”的我。我申請去家訪,深入了解學生實際需求。又大膽在英語課堂融入音樂、文學等內容,探索跨學科課程。晚自習上,我鼓勵孩子們當小老師。大課間,我?guī)Ш⒆觽儏⑴c校園勞動,并建造了班級的植物園。 這一年的教育實踐,讓我更堅定了我的師道傳承信念,那就是從育分向育人轉變,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燈一旦被點亮,就能陪伴他們經歷生命的不同階段,成為一個內心有光、敢于追光的人。 ▲如何平衡應試和個人的教育理想,是李陽長期思考的問題。圖為晚自習課堂上 何為人生?眾說紛紜。從教育的視角看,打開學生的人生之門,就是引領他們踏上正道,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異常關鍵。 如何以師道精神來引領學生開啟人生之門? 有關“四有”好老師的論述早已言明,“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yǎng)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如此我們才有望培育出品學兼優(yōu)心有大愛的下一代。 從哲學和社會學角度講,要打開學生的人生之門,需要引導學生修行自身,錘煉意志,磨礪心性,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人生的無常。 在這一點上,蘇東坡是身體力行第一人?!安粊y于心,不困于情,把別人眼中的茍且,活成自己的瀟灑人生?!碧K軾的豁達樂觀品格,光耀千古。他告誡世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的確,人生有順境,有逆境。高中生要歷經三年錘煉直面高考,他們的心態(tài)、志向與人生態(tài)度如何,極其重要。如果在求學路上缺失希望,喪失信心,迷失前進的路向,未來發(fā)展將一塌糊涂。 因此,在高中這一教育的關鍵階段,我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從幸福育人和為國育才的高度深耕自己、精耕課堂,力爭用最好的教育來打開學生的人生之門,讓他們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芒,腳下有方向。 2016年到2018年,我以“田園教育”完成了高一到高二四個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培育了很多思想積極、性格活潑,有遠大理想的優(yōu)秀學子。2019年我進入高三教學,開啟了教育路上更高層次的探索征程。2019年到2022年,無數(shù)足以讓我淚目的經歷使我對師道傳承的意志更加堅定,底氣更足。 我清晰記得,高三實驗班有個家庭特殊的男孩,因雙親離世,一直由姥姥撫養(yǎng),生活異常艱難,心靈也非常脆弱。我決定給予他經濟與學習上的雙重幫助,于是加班幫他輔導英語,每次月考和大型聯(lián)考過后,我都會帶他去校園散步,用積極的心態(tài)疏導他,持之以恒進行愛的教育,希望他積蓄力量,出現(xiàn)蛻變。 經過高三一年的鳳凰涅槃,他考入了重點師范大學。開學臨行前,他給我寫了一封長達2000字的信,信中的一句話讓我永生難忘: “親愛的李老師,您是我的英語老師,也是我的親哥哥,更是我人生的底色。因為你,我的生命將絢爛無比,大學之路我將以你為燈塔,砥礪前行,四年后我也定要和你一樣站上三尺講臺?!?/span> 我還記得,高三(7)班,一個全由落榜生組成的復習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普遍較差,文化課基礎薄弱,全班英語平均分只有40多。當時幾乎沒老師愿接手,尤其是英語老師。 校長找到我,期盼我去,并安慰我壓力不要過大,放開手去帶就好,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全力以赴就行。就這樣,我與這個班結緣了。 這一年,我痛并快樂著,雖然避免不了和孩子們的摩擦,但我從未放棄。我設計專人專題的輔導計劃,每天比別人來得早,直到深夜才下班。這樣的堅持讓我身心疲憊,好在5月份時,這個班英語成績整體提升,雖然平均分只有80,但家長、孩子們和學校都已經很滿意了。 2022年高考,這個班成為學校復習班中的一朵奇葩,起初實力最弱,竟取得60%的本科上線率,一本上線達35%。 6月9日,孩子們相繼離校,那天下午我獨自在家休息,無數(shù)表達謝意的電話和信息蜂擁而至,有家長,有學生,也有校領導。我熱淚盈眶,滿心歡喜。那個暑假,我過得很踏實,很幸福。 誠然,遵循教育規(guī)律,注重心靈教育,更注重高考命題的研究,我一步一個腳印,改變了一個特殊的男孩,更開啟了一個班45名學生全新的人生發(fā)展之門。自此,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師道傳承,我做到了,自始至終,我用最樸素的教育觀來育人,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教育本色,詮釋著師道傳統(tǒng)的精神內涵。 教育之路道阻且長,身為一名扎根鄉(xiāng)村的普通人民教師,我的師道傳承之路無需驚天動地,只需默默耕耘;無需熠熠生輝,只需星火燎原。 未來,我將繼續(xù)堅守我的“花園”,以“用心育人,用愛執(zhí)教;教以潛心,以德而耕”的師道精神去培養(yǎng)更多“大寫的人”,讓師道光芒在鄉(xiāng)村大地扎根,薪火相傳,這便是我躬耕三尺講臺的力量之源,也是我對教育事業(yè)最深沉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