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小常識 寺、廟、祠、觀、庵、殿、堂有什么區(qū)別?寺 寺,本是政府機構專用名稱。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wèi)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 我們經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國古代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最早是從北齊開始設立,以后歷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且“寺”在古代漢語里有“持續(xù),相續(xù)”的意思。意思是說,皇帝設立的這個機構是個永久性的機構,不是臨時性的機構,是要國祚綿綿、代代延續(xù)下去的。 蘇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 因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 杭州西湖靈隱寺 潭柘寺塔林 寺的建筑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游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漢語稱為 “浮屠”。漢族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筑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廟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孟姜女廟 那時,對廟的規(guī)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漢代以后,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yōu)殛幉艿馗剌牻胶訛^、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謚文人武士。隨著佛教的傳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蘭州龍王廟 莆田湄洲媽祖廟 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象大家都知道的:武侯廟、關廟、岳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叫“關帝寺”的。因為功能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一樣。 杭州岳王廟 壇廟建筑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漢族作為農業(yè)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筑的布局與構建原構與宮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體制略有簡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黃色。 香港黃大仙祠 祠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祠堂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于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觀 觀,道教宮廟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與道教夜觀天象的傳統(tǒng)或許有最為直接的關聯(lián)。道教為什么重視天文學,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遺風之影響,對天體極為崇拜與敬畏。 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fā),認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頂。 圓玄道觀 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后,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稱之為“觀”。 羅通山道觀 道觀的建筑原則與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宮殿建筑,只是規(guī)模較小,并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觀內建有對稱的鐘樓和鼓樓。 庵 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后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筑名稱了。 高臺庵 黃梅蘆花庵 肇慶梅庵 來源:平一中式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