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簡述】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豐富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xiàn)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從讀者角度來說,理解作品意蘊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作品本身蘊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二是對作品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角度的個性思考。 【概念闡述】 作品的意蘊是指文學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意蘊、道德意蘊、政治意蘊、歷史意蘊、情感意蘊、生命意蘊、審美意蘊等多種內(nèi)容。 作品的意蘊要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敖嵌取笔菍ψ髌返囊环N橫向的審視,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語言、技巧、價值(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作品的時代背景等方面;“層面”是對作品的一種縱向的審視,比如作品的意義層面、思想層面、價值層面、審美層面等。 對散文來說,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寫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面,據(jù)此來探究其思想意蘊、情感意蘊等。 【設問方式】 如:(1)結(jié)合文章主題,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2)根據(jù)全文,分析××××的深層意蘊。 【解題思路】 1.審清題干 題干中往往有“分析”“蘊涵”等作答動詞和“意蘊”態(tài)的名詞。 2.探究原則 挖掘文本意蘊要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則,即以題干中涉及的文本內(nèi)容為依據(jù)和基礎,可分析文本蘊含的民族心理(如“與世無爭”“和諧相處”“精忠報國”“知足常樂”“中庸之道”等)和人文精神(包含“人生意義和價值”“人的尊嚴”“社會責任”“悲憫情懷”等),二可分析哲理、美感規(guī)律等。 3.思考角度 主旨角度。結(jié)合文本的主題或主要的情感傾向進行探究。 內(nèi)容角度。結(jié)合文本的形象、描寫的情境(或細節(jié))、抒情議論性語角度句等進行探究。 作者角度。結(jié)合作者的思想觀點、生平經(jīng)歷、寫作背景等進行探究。 讀者角度。結(jié)合讀者的感受(對文本重要思想、情感的感受和自身生活感受)進行探究。(這一角度特別適用對文本的思想觀點或情感傾向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時代角度。結(jié)合時代背景、現(xiàn)實情況探究。 4.挖掘的層面 (1)表層意蘊。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內(nèi)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所蘊含的不同意義以及所體現(xiàn)出的作者的情感傾向。 (2)深層意蘊。 對于文章深層意蘊,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和歸類。 民族心理。精忠報國;崇尚自然;寧靜,中庸,穩(wěn)重;追求大一統(tǒng);安土重遷,葉落歸根;愛好和平,厭惡戰(zhàn)爭;知足常樂,吃虧是福等。 人文精神。方面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文人生理想等,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 學科認知。要指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歷史規(guī)律等。 5.答題模板 明確觀點——陳述理由——結(jié)合文本分析——得出結(jié)論。 典型例題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眼前的大地 徐迅 心靈在冬天仿佛沉湎太久,當銀杏樹綠茸茸的細枝從窗子外伸到面前時,我心里暖融融的,竟一時說不出話來。 “你該到大地上去散散步!”帶著遙遠的親人的囑咐,我真的渾身跌進了春天。我知道,這剛?cè)旧暇G的銀杏不過是大地呈現(xiàn)的一角。窗外,已是陽光明媚,萬物復蘇。平原、山川、河流、樹木……雜亂無章,實則又秩序井然地涌動,安詳、平和、美麗得像一只碩大的器皿,默默地盛載著一切美和不美的事物,其中的生命像一條條小魚,健康、活潑地跳動、擴張著。 大地,重復的寂靜,無以言說。“三歲伢,走天邊,走到胡子白艷艷,問問還有幾多路,還有三萬搭八千。”小時候,外婆曾教過我一首歌謠,它說明了大地沒有盡頭,更深深地培養(yǎng)了我的大地情結(jié)。無論是赤腳,還是穿著溫暖的布鞋或锃亮的皮鞋,只要雙腳一踏上大地,我都會感覺到大地的堅實和平穩(wěn),感覺到幸福的自由自在。有人認為,心靈比大地更為寬闊,但心靈的邊邊角角總會呈現(xiàn)于內(nèi)心,甚至可以觸摸。唯有大地的邊邊角角,人們縱然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收進視野里。說是走遍千山萬水,但依然有一株草、一朵花陌生著,讓人無法親近。 大地一般都在早晨蘇醒。沒有人跡的時分,大地純凈如花。草葉上滾動著一夜喜悅或憂傷的淚珠,空氣里氤氳著無色無香的地氣和白霧。即便季節(jié)變換,大地露出一層淺霜或干脆就鋪滿一層白雪,也使人神清氣爽,眼睛分外明亮,感受大地每一寸肌膚所展露出來的氣息。特別是春天,遠離城市的鄉(xiāng)村,池塘里的白鵝、麻鴨活蹦亂跳,叫喚著,杏花紅,菜花黃,桃花灼灼,黑瓦土墻,散落的水田像明鏡一樣透亮,人家屋頂上的裊裊炊煙,像是大地聳立的一只只溫柔的耳朵。 第一個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是幸福的。現(xiàn)在,我陡然明白了小時候我為什么總舍近求遠地離家,跑到外婆家住上一夜,第二天又和一些同學從外婆家上學的原因——那是一個孩子對大地的好奇、天生的敬意以及本能。知道這一點,我感到欣喜。由于遠,我在外婆家總是起得很早,隨便吃點,就背起書包上學。那時,太陽常常沒有出山,走在大地上,太陽露出紅紅的一點,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也在一點點地顯露:這里一樹桃花,那里一樹杏花;這里青草一片,那里果實累累……容易遇見的倒是一些早起馱著糞筐拾糞,或者挑一副沉重的擔子匆匆趕路的人,他們沒有閑心,臉上的表情緊張而滿足?!耙蝗罩嬙谟诔俊!痹诖蟮厣希麄兪亲顭o奈也是最懂生活的人。那樣的早晨,露珠在為他們滿足,鮮花在為他們餞行——當然,在他們的行走中,我也漸漸體會到烈日、狂風、暴雨和寒雪。春種秋收,起早摸黑,他們一年四季地忙碌,貪婪地攫取大地該付給他們的起碼的工錢,汗水布滿了大地。但往往還是事與愿違,因為生活的繁榮與衰落,就像童話里的世界,幾乎在一夜之間完成,無法主宰大地的他們,就像一個個世家弟子,身經(jīng)沒落卻無能為力。但活著,還得為新的一年在大地上耕耘?。≡娙巳~賽寧說:“在大地上我們只過一生!”可他們絕不是一個“過”字了得,他們在大地上永劫不復,勞作一生。 記得剛從縣城到繁華的京城,有一天,我還在為一個叫“大地”的車站名,捧著地圖冊到處尋找,很想知道那個叫“大地”的地方是什么模樣,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徒勞的尋找,它就如同“我們到大地上去散散步”一樣,已經(jīng)深刻地表明我們已不是一個與大地貼得很近的人了。很多的日子,我們干的是背叛大地的行徑。我們這些現(xiàn)代文明的同謀者,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各種建筑物,傾倒垃圾和污穢,我們霸占了鮮花和青草的生長空間,殘害了魚兒和鳥兒自由的生命……我們也很艱辛,艱辛地干著,拒絕大地的回聲。這種代價,正如梭羅所說,花了一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一部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享受。遠離大地追求幸福,幸福卻在我們手中一天天地被碾碎。我們在大地上只過一生,是詩意的,也是無奈的,到底還是觸及了哈姆萊特的那句千古名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人只有一生,是報答大地,還是殘酷地掠奪大地? 事實上,我是一個真正脫離大地很久的人了,由于左腿的骨折,我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以至于撐著拐杖才能在大地上蹣跚兩步。當一個人不能真正行走時,他就感覺到了大地的遙不可及……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朋友走進一座櫻花盛開的公園,但我的行走,亦如櫻花的風中舞蹈,平生第一次與大地這么接觸,我的內(nèi)心泛起了難言的憂傷,覺得地上的一切都變得縹緲起來…… 只是,我的骨頭尚能恢復,可是大地的“骨頭”能夠痊愈嗎? (有刪改) 文章結(jié)尾句“我的骨頭尚能恢復,可是大地的'骨頭’能夠痊愈嗎?”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我的骨頭”既指“我”的身體,又指“我”的精神,“尚能恢復”既指“我”的骨折能康復,又指“我”還能繼續(xù)踏上大地,重新感受大地的氣息。②“大地的“骨頭””指“大地”自然生態(tài),“痊愈”指恢復原來和諧美好的狀態(tài)。③此句運用比喻手法,表達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給大地帶來傷害的反思,含蓄委婉,發(fā)人深省,深化文章主旨。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由“我是一個真正脫離大地很久的人了,由于左腿的骨折,我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以至于撐著拐杖才能在大地上蹣跚兩步”可知,“我的骨頭”指“我”受傷的身體;由“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朋友走進一座櫻花盛開的公園,但我的行走,亦如櫻花的風中舞蹈,平生第一次與大地這么接觸,我的內(nèi)心泛起了難言的憂傷,覺得地上的一切都變得縹緲起來"可知,“我的骨頭”又指“我”的精神;由“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朋友走進一座櫻花盛開的公園,但我的行走,亦如櫻花的風中舞蹈,平生第一次與大地這么接觸”可知,“尚能恢復”既指“我”的骨折能康復,又指“我”還能繼續(xù)踏上大地,重新感受大地的氣息。 ②由“很多的日子,我們干的是背叛大地的行徑。我們這些現(xiàn)代文明的同謀者,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各種建筑物,傾倒垃圾和污穢,我們霸占了鮮花和青草的生長空間,殘害了魚兒和鳥兒自由的生命”可知,“大地的'骨頭’”指“大地”自然生態(tài),“痊愈”指遭到破壞的大地恢復原來和諧美好的狀態(tài)。 ③此句運用比喻手法,以“骨頭”比喻大地的生態(tài),表達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給大地帶來傷害的反思,含蓄委婉,發(fā)人深省,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對點練習】 【題目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女織 王開嶺 ①古人的生活圖景,一語概之:女織男耕?!胺蚴翘镏欣?,妾是田中女。當年嫁得君,為君乘機杼?!碧锓蛐Q妾、牛郎織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單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組合與溫飽設計,堪稱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比A夏先民的棲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煙,就這么飄飄裊裊,在“鋤禾日當午”的揮汗和“唧唧復唧唧”的織聲中,走到了二十世紀。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鐘一樣,停了。這個樸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務公式、邏輯解散了,使命結(jié)束了。城市,徹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織的“大脫產(chǎn)”時代;鄉(xiāng)村,耕雖依舊,織卻消匿。這是技術飛躍和社會分工之果,無可非議。 ③我想說說“女織”,從人生美學的角度。對“女織”的蒸發(fā),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織”的情感內(nèi)容和性別審美。當一位女性在為戀人、丈夫、孩子織一件毛衣、圍巾或襪子時,她用手指和棒針、用密密麻麻的經(jīng)緯和幾個月聚精會神——所完成的僅僅是一個物嗎?當然不,這更像一場無聲的抒情。她用溫婉和柔韌,用細膩和漫長,用遐想和勞累,實現(xiàn)了一樁女性獨有的心愿。每一針、每一環(huán),都是一記筆畫、一個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織了進去,融入這件最貼身的東西里去了。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語動聽,比珠寶首飾貴重。為此,她的手可能會磨繭,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④我記得年少時,中國女人的懷里都有一團毛線,須臾不離,像抱著嬰兒。即便在我青春時,這個情景仍隨處可見。那是個用手工抒情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女人,都會留下一枚標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顯糙厚。她們是美麗聰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奮的女人,懂得“織”的元素和成分,懂得“親手”的含義,懂得用“繁瑣”“辛苦”構(gòu)造一件貼身之物意味著什么。她們享受這個過程,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一梭一縷一寸癡,絲絲編就陽春意。 ⑤織的背后,你總隱約看到那個字:情。無論春染梢頭的豆蔻、賢妻良母的人婦,還是離愁黯景的癡妾、發(fā)婚姻牢騷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飛梭、織機或繡針。“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薄罢{(diào)梭輟寒夜,鳴機罷秋日。良人在萬里,誰與共成匹。”而在《孔雀東南飛》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边@是一個普通少女的成長簡歷和才藝檔案。蠶、織、裁、縫、繡——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課。即便家境再優(yōu),鳳嬌名媛,頂多免去蠶紡之苦,纖繡之靈則不可少。 ⑥我覺得這是人生美學,乃女性的主動選擇和天賦所賜,乃女性靈魂之閃光。織的衣、納的襪、繡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對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線腳、纖巧靈盈的游走,織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織品傳情遞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專利,成了流傳幾千年的紅顏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鄉(xiāng)下還遇見過那種瑰麗的手繡鞋墊,按說,鞋墊這種藏匿至深、最難公開的東西,即使繡上鴛鴦牡丹,又有何用呢?當然有用。 ⑦我一直覺得,女子一生總該織點什么,否則有遺憾。不為別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親,一個男人、一個孩子,身上若無一件由家中女性親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遜了一份溫馨。對敏感的體質(zhì)來說,靈魂會覺微涼罷。 ⑧過去常用一詞夸贊女子:心靈手巧?,F(xiàn)代女性心靈綽余,手卻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櫥柜,總會翻出幾件舊時的毛衣,皆母親所為。每次太太都贊嘆:織得真好,像工藝品!雖穿的機會少,可總舍不得扔。我知道,這些東西再難復制了。母親很聰明,兒時總變著花樣給我們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圖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幾眼就會了。母親這輩子織了多少件衣物?數(shù)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親年齡大了,眼花了,織得便少了。幾年前,春節(jié)回家,母親說,這是她最后一件線活了,留給孫子們。第二年春節(jié),母親卻還在織,她說再織幾件。 ⑨有一個母織的故事,曾讓我淚流滿面。這是2006年一則新聞,題目是:《骨癌媽媽臨終為兒子織好25歲前所有毛褲》。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貧寒、以烙煎餅為生的母親,得知自己患絕癥后,15個月里與死神賽跑,終于為9歲兒子織完了25歲前需要的所有毛褲,看著那幅照片,一個小小的孩子守著遺像,床上一排排長短不一的毛褲,我流淚了。也許,這位母親想的是,等兒子25歲時,就能穿上另一個女人織的衣物了吧? ⑩只是她的這個美好“織愿”能實現(xiàn)嗎? 請?zhí)骄课恼伦詈笠痪涞呢S富內(nèi)涵并針對“女織”的蒸發(fā),簡單談談你的看法。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舊院 付秀瑩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舊院指的是我姥姥家的大院子。為什么叫舊院呢?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想過。當然,也許某一天,我想了,可是沒有想明白。甚至,也可能問了大人,但一定是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我歪著頭,發(fā)了一會呆,很快就忘記了。是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爬樹,掏螞蟻窩,粘知了,逮喇叭蟲。這些,是我童年歲月里的好光陰,明亮而跳躍。我忘不了。 舊院是一座方正的院子,在村子的東頭。院子里有一棵棗樹,很老了,巨大的樹冠幾乎覆蓋了半個房頂。春天,棗花開了,黃綠的一樹,很繁華。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實,在茂密的枝葉間,藏也藏不住。我們這些小孩子,簡直饞得很,吮著指頭,仰著臉,眼巴巴地看著表哥攀上樹枝,摘了棗子往下扔。我們大叫著,追著滿院子亂跑的棗子,笑。每年秋天,姥姥總要做醉棗,裝在陶罐里,拿黃泥把口封嚴。過年的時候,這是我們最愛的零嘴了。 姥姥是一個很爽利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大概也是個美人。端莊的五官,神態(tài)安詳,眼睛深處純凈、清澈,也有飽經(jīng)世事的滄桑。頭發(fā)向后面攏去,在腦后梳成光滑的髻。在我的記憶里,似乎,她一直就是這種發(fā)式。姥姥一生,共生養(yǎng)了九個女兒,其中有三個夭折了,留下六個女兒。我的母親,是老二。 誰會相信呢?姥姥這樣一個人,竟然會嫁給姥爺。并且,一生為他吃苦。說起來,姥爺祖上原是有些根基的,在鄉(xiāng)間,也算是大戶人家。后來,到了姥爺?shù)母赣H這一輩,就敗落了。姥爺?shù)哪赣H,我不大記得了。在姥姥的描述里,她是一個刁鉆的婆婆,專門同兒媳婦過不去。姥爺是家里的獨子,幼年喪父。寡母把獨子視為己命,視為自己一世艱辛的見證。兒子是她的私有物,誰都不允許分享,即便是兒媳婦也不行。堅忍強勢的母親,往往有軟弱溫綿的兒子。在姥爺身上,有一種典型的紈绔氣質(zhì)。當然,我不是說姥爺是紈绔子弟——以他當時的家境,是當不起這個字眼的。我是說,姥爺身上有一種氣質(zhì),閑散,落拓,樂天,也懦弱,卻是溫良的。在他母親面前,他永遠是唯唯諾諾的。對姥姥,他卻有一種近乎驕橫的依賴。里里外外,全憑了姥姥的獨力支撐。姥爺則袖著手,偶爾從衣兜里摸出一把炒南瓜子,或者花生,嘎巴嘎巴嚼著,悠閑自在。姥姥日夜辛勞,帶著六個女兒,不,是五個——大女兒,也就是我的大姨,被寄養(yǎng)在姨姥姥家。姨姥姥是姥姥的姐姐,嫁給了一位軍人,膝下荒涼,就把我大姨要了過去做女兒。姨姥姥家境殷實,把大姨視作掌上明珠。雖然如此,大姨成人之后,卻始終對這事耿耿于懷。甚至,有一回,她來看望姥姥,言語之間爭執(zhí)起來,大姨說:“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歡我,那么多姊妹,單單把我送了人?!崩牙岩粫r氣結(jié),哭了。她從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兒會這樣指責自己。當然,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那時候,我已經(jīng)在很遠的城里讀書了。寒假回來,少不得要到舊院看看姥姥。我和幾個姨說話,講起城里的趣事,大家都笑了。姥姥很驚訝地抬起頭,看著我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然而很快就釋然了。孩子們在笑,她張開沒牙的嘴,也笑了。我心里一酸。我們以看姥姥的名義聚到舊院,可是,我們卻把姥姥忽略了。我們明知道姥姥耳背,她聽不見,我們卻還是照常說笑。下午的陽光照過來,溫暖,悠長,讓人昏昏欲睡。無數(shù)的飛塵在光線里活潑地游動著。姥姥坐在炕上,沉默地看著我們。我們這些兒孫,冷酷,自私,竟舍不得放棄一時口舌之快,走過去,坐在姥姥身旁,摸一摸她老樹般的手、她蒼老的臉、她的白發(fā),俯在她的耳邊,說一句她能夠聽清的話。我們把年邁的姥姥,排除在外了。 多年以后,我從北京回到村子,回到舊院,姥姥是越發(fā)蒼老了。我舅一家(“我舅”實則是上門女婿五姨夫),早已離開了舊院,他們到新房安居了。舊院,在兒時的記憶里,寬闊,軒敞,青磚瓦房,有一種說不出的氣派??墒?,如今,在周圍樓房的映襯下,它卻顯得那么矮小、狹仄。這是當年那個舊院嗎?在這里,有我快樂的童年歲月,有我的幾個姨和盛開的青春。我父親和母親,我舅和五姨,這兩對年輕人,攜著手,在舊院走過了他們的苦樂年華。當然,還有我的姥姥、姥爺,他們一生的艱辛、困頓、微茫的喜悅、漫無邊際的傷悲,都在這里了。 那棵棗樹還在。據(jù)說,有好幾回,我舅要刨掉它,因為它遮住了半間房子,糧食都不好曬,但都被姥姥勸阻了。棗樹更茂盛了,開花的時候,如霞似錦,繁華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飛來飛去,一不小心,把我舅的孫子蜇哭了。姥姥茫然地看著他,這是誰家的孩子?秋天,棗子掛了一樹,風一吹,熟透的棗子落下來,啪嗒一聲悶響,倒把昏睡的老貓嚇了一跳。醉棗,姥姥早已不做了。那個壇子,也不知道哪里去了。這么多年,走了這么多的路,我卻再也沒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棗了。香醇,甘甜,那真是舊院的醉棗才有的味道。而今,都遠去了,再也尋覓不到了。 (有刪改) 本文兩處寫到“棗樹”及其相關內(nèi)容,請簡要分析兩處敘寫中包含的豐富意蘊。
【答案】 1.①內(nèi)涵:對絕癥母親美好人性的贊揚;對以女織為載體的手工抒情的認同;暗示絕癥母親美好愿望的落空;對現(xiàn)代女性心靈手不巧的遺憾。 ②看法:示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女織的消逝是必然的。盡管女織里蘊含著美好的情感,但我們應該認清時代的新潮流、新趨勢。 示例二:不論時代如何發(fā)展,以女織為代表的情感之美都不該消失。物質(zhì)越豐足,我們越需要精神的支撐。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及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①“對絕癥母親美好人性的贊揚”:文章中講述了骨癌媽媽臨終為兒子織好 25 歲前所有毛褲的故事,這位母親在得知自己患絕癥后,與死神賽跑為兒子織毛褲,體現(xiàn)了偉大的母愛和堅韌的精神,這種人性的光輝令人贊嘆。“對以女織為載體的手工抒情的認同”:女織在文中被賦予了濃厚的情感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活動,更是女性表達情感的方式。絕癥母親通過織毛褲來表達對兒子的愛,這正是對以女織為載體的手工抒情的生動體現(xiàn),作者對此表示認同?!鞍凳窘^癥母親美好愿望的落空”:母親的愿望是等兒子25 歲時,就能穿上另一個女人織的衣物,然而這個愿望充滿了不確定性,在現(xiàn)代社會,女織逐漸消失,兒子在未來是否能穿上另一個女人親手織的衣物很難說,所以這句話暗示了母親美好愿望可能會落空?!皩ΜF(xiàn)代女性心靈手不巧的遺憾”:現(xiàn)代女性“心靈綽余,手卻未必巧了”,與過去女性擅長女織形成對比,作者對現(xiàn)代女性失去女織這一傳統(tǒng)技能感到遺憾,也反映出對傳統(tǒng)情感表達方式逐漸消逝的感慨。 ②示例一:從社會發(fā)展角度看,技術的飛躍和社會分工使得城市步入“大脫產(chǎn)”時代,鄉(xiāng)村的“織”也逐漸消匿,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的衣物更加便捷、多樣化,滿足了人們快速變化的時尚需求。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使得人們更加注重效率和便捷,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女織這樣耗時耗力的手工活動。時代在不斷前進,新的潮流和趨勢不可阻擋。女織雖然蘊含著美好的情感,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它可能不再適應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需求。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女織的消逝,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產(chǎn)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傳承和表達女織所蘊含的情感,比如手工制作的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等。 示例二:女織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活動,更是一種情感之美,它體現(xiàn)了女性的溫柔、細膩、關愛和對生活的憧憬。這種情感之美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都不應該被遺忘,在物質(zhì)豐足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更需要精神的支撐,女織所蘊含的情感可以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安慰,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我們可以通過保護和傳承女織文化,讓這種情感之美在現(xiàn)代社會中繼續(xù)綻放光彩。 2.①第一次敘寫中棗樹茂密繁華,果實累累,表現(xiàn)了家人當時的天倫之樂,抒發(fā)了“我”童年舊院美好生活的無限回憶。②第二次敘寫中棗樹依然茂盛,開花結(jié)果,但家人對棗樹的態(tài)度已有不同了,生活、人情已發(fā)生了變化,抒發(fā)了“我”對童年遠去的哀傷感慨。 【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 ①第一次描寫棗樹在第二段,描寫棗樹“巨大的樹冠幾乎覆蓋了半個房頂”,描寫春天“雪白”“繁華”的一樹棗花,描寫秋天棗樹“累累的果實”;描寫表哥在樹上摘棗,“我們大叫著,追著滿院子亂跑的棗子,笑”;更有姥姥做的醉棗,“裝在陶罐里,拿黃泥把口封嚴。過年的時候,這是我們最愛的零嘴了”。這些描寫溫馨、美好,是“我”童年關于“舊院”美好生活的回憶。②第二次描寫棗樹在第七段,“棗樹更茂盛了。開花的時候,如霞似錦,繁華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飛來飛去”,棗樹依舊,可是“舊院”卻早已物是人非,在周圍樓房的映襯下顯得“矮小,狹仄”,這里的人也已搬進了新樓房,“舊院”真的成了“舊院”;人也老了,姥姥已經(jīng)老得連“我舅的孫子"都不認識了,也不再做醉棗。“這么多年,走了這么多的路,我卻再也沒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棗了。香醇,甘甜,那真是舊院的醉棗才有的味道。而今,都遠去了,再也尋覓不到了”。作者借棗樹依舊繁茂而人事已非,表達了對童年遠去的哀傷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