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吧,一項刊載在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新研究認為: 40歲以后,當你每天多走一小時,那你壽命或能延長六小時! 研究中,美國活動最少的25%人群中,每增加一小時步行,壽命平均能延長約6小時。 如果大家都像最活躍的25%那么運動,40歲以上人群的壽命可增加5.3年。 實際上,早在此研究之前,就有很多機構提出了以步數(shù)為唯一參照的運動建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有“每日一萬步”的口號。 包括ASCM(美國運動醫(yī)學會)和CDC(美國疾控中心)也都提出過相似的建議,建議要日行萬步,除去日常步行數(shù),也差不多是需要1小時了。 不過,雖然每天一萬步,看起來很美,但是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關鍵點。 其一就是,單純的步數(shù)建議,并不包含運動強度。而在近幾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運動對健康的增益,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運動強度的①。如果你步行的強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體良性的應激反應,實際上對健康促進并非最大化。
其二,很多人是從早到晚都佩戴運動手環(huán)或者計步工具的,這就導致了生活步數(shù)和運動步數(shù)并沒有分開。 由于我們剛才所說的強度關系,生活中的很多步行,其實是對健康無益的。有很多工作可能要來回來去地站或走(比如一些服務行業(yè)等),這些行走大多強度較低,而且由于采用了不正確的站姿或走姿,并不會對促進健康產生任何效果。 根據(jù)一些研究,成年人一般一天要走8000步②左右,而這8000步基本上強度都很低,對健康促進小。如果刨除這8000步,實際上日行萬步中,只有2000步左右是比較有效的運動,這個運動量實在是太小了。 但問題在于,如果你一天到晚都佩戴著手環(huán)等,可能到晚上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步數(shù)已經超過1萬步了,結果就放棄了原本計劃好晚上的運動,這樣對促進身體健康,沒有一點益處。 所以說,雖然計步工具的確可以很好地計算出你日常的步行量,但是從對健康的增益來看嗎,若能兼顧步數(shù)和強度的話,不僅更促進健康,而且還減肥哦! · 走路的強度,該如何判定?· 關于步行強度,很多人說,雖然知道強度很重要,但是走路并不好確定自己的強度??!如果是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走,的確會標出時速是多少公里,可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是在外面走,自己去計算時速,應該是根本沒有辦法實現(xiàn)的吧? 確實,時速并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計算步行強度的好方法,相對而言,步頻(每分鐘走多少步)是一個能夠合理反應走路強度的重要參數(shù)③。
PA指南(體力活動指南Physicalactivity)曾經建議:“每位成年人,為健康效益,要確保每周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個中等強度就是至少3-6MET。另外PA還建議“更大的運動強度會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 中等強度運動,用步頻來體現(xiàn)的話,大概是每分鐘走多少步呢? 根據(jù)一些研究,我們認為每分鐘110步以上,130步以下(4.8km/h-6.4km/h)的步頻是比較合理的中等強度標準④。 可以看到,只有每分鐘110步以上,運動強度才達標。 確定了運動強度,日常建議的運動量也就比較好確定了。刨除日常行走外,我們每天至少要走3300步以上才會對健康有比較好的益處。
所以,按照PA指南的建議,有研究認為,國人一般按照110步以上的步頻(也就是每分鐘110步以上),走3300步(也就是30分鐘),就能達到對健康促進的目的咯!~ 此外,不少想通過運動減肥的朋友,也都很關心運動步行能消耗多少熱量,那么按照PA指南推薦的步頻,我們能消耗多少的熱量呢?⑤往下看~(下面的圖表中男性體重取80kg,女性體重取60kg) · 日常生活,如何落實?· 一般而言,力量訓練是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比較好的方式,而中等強度的步行則是比較好的訓練補充。 由于步行強度本身并不大,想要通過步行來達到比較好的健康增益的話,建議每天都要走夠30分鐘,大約2公里多的路,年輕人可以選擇在上下班過程中多走2站地鐵,長輩們則可以專門拿出一段時間來步行鍛煉。 參考文獻: ①Pearce, M. E., Cunningham, D. A., Donner, A. P., Rechnitzer, P. A., Fullerton, G. M., & Howard, J. H. (1983). Energy cost of treadmill and floor walking at self-selected pac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52(1), 115-119. ②Tudor-Locke, C., Johnson, W. D., & Katzmarzyk, P. T. (2009). Accelerometer-determined steps per day in US adult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1(7), 1384-1391. ③Tudor-Locke, C., & Rowe, D. A. (2012). Using cadence to study free-living ambulatory behaviour. Sports Medicine, 42(5), 381-398. ④王歡, 江崇民, 劉欣, 何仲濤, 徐亮亮, & 李紀江. (2013). 中國人步行能耗以及步行鍛煉建議. 體育科學, 33(11), 89-93. ⑤孫泊, 劉宇, & 李海鵬. (2012). 跑臺上走, 跑能量消耗與運動速度的相關關系研究. 體育科學, 32(9), 17-22. |
|